作者:呂默默 王元 來源:蝌蚪五線譜
地球上將近一半的人口被抹去。世界各地的組織結構都面臨空洞匱乏的狀態,因為大部分消失的人都是年紀在五十歲之人。
許午陽不是地道的老北京人,他的父親,許強的爺爺,許安的曾祖父是從外地來北京工作,獲得北京戶口,然后才定居于此。到許午陽那一輩,可能說自己是北京人還有點拘謹,但是到許強這一代,則可以拍著胸膛說:“這哪兒???北京!我是誰???北京人!”就是這樣。一個農村人,來到城市,買房,扎根,他的下一代就會理所當然成為城里人,再下一代就是徹頭徹尾的城里人,正如從城里到北京一樣。再放大,一個中國人,來到國外,移民,綠卡,他的下一代就會理所當然成為外國人,再下一代就是徹頭徹尾的外國人。他們會逐漸忘記鄉音,并且失去故鄉。如果有一天,人們開發了更為宜居的行星,也會有人像離開故鄉一樣離開地球。我們不就是這么出走的嗎?
成為北京人這件事并沒有給許強帶來太多的幸福,他的童年一直籠罩在沒有母親的陰影之中。關于母親的死亡,許午陽將其稱為一次事故或者意外:智能淋浴系統漏電,將正在沖涼的母親電死。說出來這就是一句話,許強不曾體會到這句話給許午陽造成的打擊。直到后來他親身經歷了許午陽的消失,他才知道,自己至親的人在眼前死去,那種無能為力的心情是多么折磨。而這種折磨,禍不單行了他兩次。
雖然很多人認為那些消失的人并沒有死,但更多人安慰他們那只是一廂情愿的自我催眠,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那些人被生命盒子打碎,碎成一粒粒不再相互作用的原子。還有科學家稱那些人以量子態存在著,也許某一天還會有塌縮的可能。烏德并沒有對此做任何聲名,那個云形圖案也沒有再次出現。消失的人就這么消失了,活著的人繼續茍且。通過長達一年的檢索,幾乎所有的地球人都進入生命盒子,地球上將近一半的人口被抹去。世界各地的組織結構都面臨空洞匱乏的狀態,因為大部分消失的人都是年紀在五十歲之人,而這個年齡正是政治上最輝煌的時期。不過人工智能顯然預計到這一局面,做了各種應對和彌補,以保證社會秩序,然后逐漸從剩下的人群中培養接班人。整個世界在人工智能執政之后經歷了短暫的陣痛和停滯,半個世紀過去,人們一直保持著當下的生活和狀態,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奪權的2026年和五十年后的2076年科技、文化發展無二。這五十年鮮有新的小說、音樂和電影,政治格局也沒有大動。如果一個人在2026年冬眠,于五十年后醒來,他會發現,周圍的一切仍然熟悉而溫柔,好像時間從來沒走,只有一些易于接受的改動,完全不會被嚇尿。【平心而論,這么設定就是為了寫起來方便。2076年是什么樣,真的很難說,饒是科幻作者,也力有不足?!?
有些人雖然通過生命盒子的檢測,并且獲得云標,但是生活一段時間之后卻被烏德找到,再次送入生命盒子,迎接他們的同樣是消失不見。那些人除了具備年齡較大這個共同點之外,被烏德找到的時候,他們臉上的印記就會由黑色變成紅色。也就是說,一次檢測并不代表無虞。人們這才明白過來,云標并不僅僅是檢疫合格的標志,還是一種追蹤信號,變成紅色則代表一種提醒,提醒他們需要被消滅。后來,烏德宣布可以為人類進行基因檢測,能夠將人類在沒有車禍謀殺等意外的情況下的自然壽命準確預測到年,也就是說,只要過去檢測,就能知道自己在哪一年死亡。人們將這種檢測和生命盒子聯系起來,推測那些進入生命盒子之后消失的人也許正是自然壽命將盡之人。后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行了自然壽命檢測,結合生命盒子之后才發現兩者之間的明確關系,那些進入生命盒子消失的人并不是自然壽命走到盡頭,而是中點。打個比方,假如一個人的自然壽命長度是八十年,那么如果他過了四十歲,進入生命盒子之后就會消失。換句話說,地球上所有人的壽命,被迫削減了一半。一生成了半生,一世成了半世。
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真正的災難剛剛降臨。
這是人工智能對人類進行的一次清洗,與此同時,它們還在世界各地秘密制造著什么,這些地方遍布五大洲,分別是歐洲的拉多加湖、非洲的維多利亞湖、亞洲的羅布泊、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澳洲的北艾爾湖。
災難是針對整個人類文明的,具體到個體,人們都有著自己的苦樂需要操心。
許文和許強的生活起居被烏德所照顧,許文憎恨機器人,是它奪走了父親的生命,但許強卻很快就妥協了,因為烏德能夠代替許午陽的大部分功能,而且,還不用給它搓背,那些煩人的家務也被烏德承包。在跟烏德共處的日子里,許強發現這個圓柱體幾乎無所不能,你無法想象從它里面能夠伸出什么樣的裝置,尤其是在見過從里面伸出打蛋機和陽電子炮之后。為了區分其他烏德,許強對那個機器人命名為小G,G for Germany,是他最喜歡的國家隊簡寫。經過小G同意,許強在其身上涂了一個白色的G字作為記號。后來小G出門,經常被人誤認為是重力機器人。這個誤會起碼可以說明兩件事:第一,人們已經開始普遍接受烏德,當你不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才有心情跟他開玩笑,否則就玩去;第二,經歷過生命盒子的清洗,人們的平均認知和幽默感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后來,這個烏德照顧了許強的兒子許安,再后來,許安離開北京去羅布泊,為自己駕駛的吉普車操作系統取名小G,視為傳承和紀念。
短暫的動蕩期過后,社會逐漸步入正軌,恢復常態,許文和許強又可以去上學,只是原先那個年長的門衛換成了烏德,那個愛在周一升國旗時不厭其煩講話的校長也不見了,幾個年輕的女老師還在,退休又返聘的英語老師換成了一個留著板寸的男人。另外一個最切身的體會,北京的交通得到徹底的改觀,公交車和地鐵再也沒有往昔的擁擠。
又過了幾年,兄弟兩個升入中學,然后是高中,之后是大學。大學時代,許強已經可以完全淡忘曾經的災難,對于烏德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對于小G則有一種依賴。
兄弟兩個的愛好和審美都保持著高度的統一,甚至喜歡上了同一個女孩。女孩叫蘇梅,跟許強和許文是同一所大學的同學。兄弟兩個由于雙雙考入北京大學,被媒體追蹤報道,認為是年輕人勵志的典范,后來出了一本書,叫做《穿越宇宙擁抱你》,更是在一天之內突破五萬的銷量,因此成為北大的名人。他們是在北大舉行的一次簽售活動中認識蘇梅。那是草長鶯飛的日子里另外一個故事。故事的結局就是,許強最終和蘇梅在一起,而許文黯然離場。后來許強跟蘇梅結婚的時候,許文都沒有出現,許強根本聯系不上曾經天天吃睡在一起活動距離不超過十米的雙胞胎哥哥。當然,他的兒子許安就更沒有見過這個只存在許強敘述和照片中的大伯。
許強對許安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他離開之前跟我說,要去查找那些消失的人去了哪里,他從不相信你爺爺已經去世的事實。這點,我做的比他好。面對不能改變的環境,我很快就學會了適應。也許你媽也是出于長遠考慮才選擇了我,畢竟結婚是一次長征,不是踏青。當然,他也不能心平氣和地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哪怕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他有一顆驕傲易碎的心?!?
說到蘇梅,許強的表情就有些發霉,眼神之中沒有一絲火花躍動,茫然地就像是盲了。雖然更應該感傷的人是許安,因為就跟那個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大伯一樣,許安同樣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蘇梅。一直到許安八歲那年,許強才告訴他,蘇梅到底去了哪里。
許強選擇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回答許安一直以來提問的“我為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我的媽媽在哪里?”許強的本意是希望晴好的天氣能帶來一些溫暖氣息。許強說:“你今年已經八歲了,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經歷過人類文明歷史上最大的劫難,我都挨過去了,我覺得是時候告訴你你的媽媽在哪里?!?
許強倒了兩杯茶,這兩杯茶讓父子關系平等,讓許強可以把兒子當成一個成年人對待。他呷了一口茶,說:“我跟你媽媽結婚之后第二年就懷了你。你很長一段時間還不會知道,那種初為人父的心情是多么快樂,如果非要形容,那是一種就像數十個新年的鐘聲一同敲響的快樂。我可能有些語無倫次,我想表達的是,在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秒,你能體會到一種由衷的喜悅,一種其他所有可以暫時忘記的喜悅。得知你媽媽懷孕之后,我滿心都是那種喜悅,坐公交車也不會覺得擁擠。當然,現在的擁擠比之前根本不值一提。走在上班路上,看著草坪里剛剛噴了水的小草,從它們葉面上正在滾落的一顆晶瑩水珠,我覺得我看見了世上的一切瑣碎,這些瑣碎都是那么充實那么美好。一切都因為你。我們安然無恙地度過了九個月,然后是焦急又興奮的一個晚上。隨著時間推移,興奮漸漸不再,變成一種恐慌,大夫出來讓我簽了一份協議,我并沒有聽清楚那上面寫得是什么,當時我已經完全懵了。我印象中并沒有同意——對此我非常抱歉,在你跟你母親之間,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但是,后來當我控訴那些醫生不顧你母親的生命安全而強行生產的時候,他們說已經取得我的同意,我的簽名赤裸裸地出賣了我。我一定是腦子被放空了,但是他們有精準的證據,攝像頭拍到我簽字的過程。當你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正在陪同著你,一起進入生命盒子。每一個新生兒都必須經過檢測?!?
許強說到這里有些哽咽,然后停止了敘述。他并沒說,當時他看著不斷啼哭的許安,并沒有把他看成愛情的結晶或者生命的延續,而是殺死蘇梅的兇手。當然,許強對自己當時的簽字也充滿自責,以至于他后來得了一種簽名病,去商場購物,用信用卡消費,收銀員讓其在打印出的小票上簽字,他都要小心翼翼,好像自己的簽名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那小票就不是小票,而成了閻王的生死簿,那簽字筆也不是簽字筆,而成了判官的勾魂筆。
許強看著一臉茫然的許安,知道只有八歲的他還不能體會到這種哀戚,摸了摸他的腦袋,把已經放涼的茶水一飲而盡。
后來許安終于體會到父親許強所說的至親在自己面前去世的強烈情感。許安13歲成人那年,他上午參加學校的成人禮大會,下午跟同學一起狂歡,晚上幾個人結伴去吃燒烤,喝了不少啤酒。許安醉醺醺地回到家里,牙都沒刷就摸到臥室里,躺倒便睡。半夜醒來,喉嚨里火燎一樣又干又燒,從冰箱里拿出一瓶可樂仰脖灌下,繼續回屋睡覺。第二天早上,他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去廁所小便,張開的嘴就再也沒有閉上,他看到吊在房頂已經僵硬的父親。許強的腦袋耷拉下來,就像是一個問號,好像在說,“這是為什么呢?”
許安不相信父親會自殺,即使他留下了一封遺書,里面提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不幸。紙上每個字都像是一顆子彈,射入許安的心臟,讓他幾不能呼吸。壓著那封遺書的是那塊上海表。許午陽死后,許文把這塊手表讓給了許強,現在作為家族的一個象征佩戴在許安腕上。
關于許強到底是自殺還是另有隱情,構成了許安的第一個問題。
地球上將近一半的人口被抹去。世界各地的組織結構都面臨空洞匱乏的狀態,因為大部分消失的人都是年紀在五十歲之人。
生活的苦
許午陽不是地道的老北京人,他的父親,許強的爺爺,許安的曾祖父是從外地來北京工作,獲得北京戶口,然后才定居于此。到許午陽那一輩,可能說自己是北京人還有點拘謹,但是到許強這一代,則可以拍著胸膛說:“這哪兒???北京!我是誰???北京人!”就是這樣。一個農村人,來到城市,買房,扎根,他的下一代就會理所當然成為城里人,再下一代就是徹頭徹尾的城里人,正如從城里到北京一樣。再放大,一個中國人,來到國外,移民,綠卡,他的下一代就會理所當然成為外國人,再下一代就是徹頭徹尾的外國人。他們會逐漸忘記鄉音,并且失去故鄉。如果有一天,人們開發了更為宜居的行星,也會有人像離開故鄉一樣離開地球。我們不就是這么出走的嗎?
成為北京人這件事并沒有給許強帶來太多的幸福,他的童年一直籠罩在沒有母親的陰影之中。關于母親的死亡,許午陽將其稱為一次事故或者意外:智能淋浴系統漏電,將正在沖涼的母親電死。說出來這就是一句話,許強不曾體會到這句話給許午陽造成的打擊。直到后來他親身經歷了許午陽的消失,他才知道,自己至親的人在眼前死去,那種無能為力的心情是多么折磨。而這種折磨,禍不單行了他兩次。
雖然很多人認為那些消失的人并沒有死,但更多人安慰他們那只是一廂情愿的自我催眠,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那些人被生命盒子打碎,碎成一粒粒不再相互作用的原子。還有科學家稱那些人以量子態存在著,也許某一天還會有塌縮的可能。烏德并沒有對此做任何聲名,那個云形圖案也沒有再次出現。消失的人就這么消失了,活著的人繼續茍且。通過長達一年的檢索,幾乎所有的地球人都進入生命盒子,地球上將近一半的人口被抹去。世界各地的組織結構都面臨空洞匱乏的狀態,因為大部分消失的人都是年紀在五十歲之人,而這個年齡正是政治上最輝煌的時期。不過人工智能顯然預計到這一局面,做了各種應對和彌補,以保證社會秩序,然后逐漸從剩下的人群中培養接班人。整個世界在人工智能執政之后經歷了短暫的陣痛和停滯,半個世紀過去,人們一直保持著當下的生活和狀態,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奪權的2026年和五十年后的2076年科技、文化發展無二。這五十年鮮有新的小說、音樂和電影,政治格局也沒有大動。如果一個人在2026年冬眠,于五十年后醒來,他會發現,周圍的一切仍然熟悉而溫柔,好像時間從來沒走,只有一些易于接受的改動,完全不會被嚇尿。【平心而論,這么設定就是為了寫起來方便。2076年是什么樣,真的很難說,饒是科幻作者,也力有不足?!?
有些人雖然通過生命盒子的檢測,并且獲得云標,但是生活一段時間之后卻被烏德找到,再次送入生命盒子,迎接他們的同樣是消失不見。那些人除了具備年齡較大這個共同點之外,被烏德找到的時候,他們臉上的印記就會由黑色變成紅色。也就是說,一次檢測并不代表無虞。人們這才明白過來,云標并不僅僅是檢疫合格的標志,還是一種追蹤信號,變成紅色則代表一種提醒,提醒他們需要被消滅。后來,烏德宣布可以為人類進行基因檢測,能夠將人類在沒有車禍謀殺等意外的情況下的自然壽命準確預測到年,也就是說,只要過去檢測,就能知道自己在哪一年死亡。人們將這種檢測和生命盒子聯系起來,推測那些進入生命盒子之后消失的人也許正是自然壽命將盡之人。后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行了自然壽命檢測,結合生命盒子之后才發現兩者之間的明確關系,那些進入生命盒子消失的人并不是自然壽命走到盡頭,而是中點。打個比方,假如一個人的自然壽命長度是八十年,那么如果他過了四十歲,進入生命盒子之后就會消失。換句話說,地球上所有人的壽命,被迫削減了一半。一生成了半生,一世成了半世。
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真正的災難剛剛降臨。
這是人工智能對人類進行的一次清洗,與此同時,它們還在世界各地秘密制造著什么,這些地方遍布五大洲,分別是歐洲的拉多加湖、非洲的維多利亞湖、亞洲的羅布泊、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澳洲的北艾爾湖。
災難是針對整個人類文明的,具體到個體,人們都有著自己的苦樂需要操心。
許文和許強的生活起居被烏德所照顧,許文憎恨機器人,是它奪走了父親的生命,但許強卻很快就妥協了,因為烏德能夠代替許午陽的大部分功能,而且,還不用給它搓背,那些煩人的家務也被烏德承包。在跟烏德共處的日子里,許強發現這個圓柱體幾乎無所不能,你無法想象從它里面能夠伸出什么樣的裝置,尤其是在見過從里面伸出打蛋機和陽電子炮之后。為了區分其他烏德,許強對那個機器人命名為小G,G for Germany,是他最喜歡的國家隊簡寫。經過小G同意,許強在其身上涂了一個白色的G字作為記號。后來小G出門,經常被人誤認為是重力機器人。這個誤會起碼可以說明兩件事:第一,人們已經開始普遍接受烏德,當你不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才有心情跟他開玩笑,否則就玩去;第二,經歷過生命盒子的清洗,人們的平均認知和幽默感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后來,這個烏德照顧了許強的兒子許安,再后來,許安離開北京去羅布泊,為自己駕駛的吉普車操作系統取名小G,視為傳承和紀念。
短暫的動蕩期過后,社會逐漸步入正軌,恢復常態,許文和許強又可以去上學,只是原先那個年長的門衛換成了烏德,那個愛在周一升國旗時不厭其煩講話的校長也不見了,幾個年輕的女老師還在,退休又返聘的英語老師換成了一個留著板寸的男人。另外一個最切身的體會,北京的交通得到徹底的改觀,公交車和地鐵再也沒有往昔的擁擠。
又過了幾年,兄弟兩個升入中學,然后是高中,之后是大學。大學時代,許強已經可以完全淡忘曾經的災難,對于烏德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對于小G則有一種依賴。
兄弟兩個的愛好和審美都保持著高度的統一,甚至喜歡上了同一個女孩。女孩叫蘇梅,跟許強和許文是同一所大學的同學。兄弟兩個由于雙雙考入北京大學,被媒體追蹤報道,認為是年輕人勵志的典范,后來出了一本書,叫做《穿越宇宙擁抱你》,更是在一天之內突破五萬的銷量,因此成為北大的名人。他們是在北大舉行的一次簽售活動中認識蘇梅。那是草長鶯飛的日子里另外一個故事。故事的結局就是,許強最終和蘇梅在一起,而許文黯然離場。后來許強跟蘇梅結婚的時候,許文都沒有出現,許強根本聯系不上曾經天天吃睡在一起活動距離不超過十米的雙胞胎哥哥。當然,他的兒子許安就更沒有見過這個只存在許強敘述和照片中的大伯。
許強對許安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他離開之前跟我說,要去查找那些消失的人去了哪里,他從不相信你爺爺已經去世的事實。這點,我做的比他好。面對不能改變的環境,我很快就學會了適應。也許你媽也是出于長遠考慮才選擇了我,畢竟結婚是一次長征,不是踏青。當然,他也不能心平氣和地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哪怕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他有一顆驕傲易碎的心?!?
說到蘇梅,許強的表情就有些發霉,眼神之中沒有一絲火花躍動,茫然地就像是盲了。雖然更應該感傷的人是許安,因為就跟那個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大伯一樣,許安同樣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蘇梅。一直到許安八歲那年,許強才告訴他,蘇梅到底去了哪里。
許強選擇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回答許安一直以來提問的“我為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我的媽媽在哪里?”許強的本意是希望晴好的天氣能帶來一些溫暖氣息。許強說:“你今年已經八歲了,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經歷過人類文明歷史上最大的劫難,我都挨過去了,我覺得是時候告訴你你的媽媽在哪里?!?
許強倒了兩杯茶,這兩杯茶讓父子關系平等,讓許強可以把兒子當成一個成年人對待。他呷了一口茶,說:“我跟你媽媽結婚之后第二年就懷了你。你很長一段時間還不會知道,那種初為人父的心情是多么快樂,如果非要形容,那是一種就像數十個新年的鐘聲一同敲響的快樂。我可能有些語無倫次,我想表達的是,在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秒,你能體會到一種由衷的喜悅,一種其他所有可以暫時忘記的喜悅。得知你媽媽懷孕之后,我滿心都是那種喜悅,坐公交車也不會覺得擁擠。當然,現在的擁擠比之前根本不值一提。走在上班路上,看著草坪里剛剛噴了水的小草,從它們葉面上正在滾落的一顆晶瑩水珠,我覺得我看見了世上的一切瑣碎,這些瑣碎都是那么充實那么美好。一切都因為你。我們安然無恙地度過了九個月,然后是焦急又興奮的一個晚上。隨著時間推移,興奮漸漸不再,變成一種恐慌,大夫出來讓我簽了一份協議,我并沒有聽清楚那上面寫得是什么,當時我已經完全懵了。我印象中并沒有同意——對此我非常抱歉,在你跟你母親之間,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但是,后來當我控訴那些醫生不顧你母親的生命安全而強行生產的時候,他們說已經取得我的同意,我的簽名赤裸裸地出賣了我。我一定是腦子被放空了,但是他們有精準的證據,攝像頭拍到我簽字的過程。當你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正在陪同著你,一起進入生命盒子。每一個新生兒都必須經過檢測?!?
許強說到這里有些哽咽,然后停止了敘述。他并沒說,當時他看著不斷啼哭的許安,并沒有把他看成愛情的結晶或者生命的延續,而是殺死蘇梅的兇手。當然,許強對自己當時的簽字也充滿自責,以至于他后來得了一種簽名病,去商場購物,用信用卡消費,收銀員讓其在打印出的小票上簽字,他都要小心翼翼,好像自己的簽名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那小票就不是小票,而成了閻王的生死簿,那簽字筆也不是簽字筆,而成了判官的勾魂筆。
許強看著一臉茫然的許安,知道只有八歲的他還不能體會到這種哀戚,摸了摸他的腦袋,把已經放涼的茶水一飲而盡。
后來許安終于體會到父親許強所說的至親在自己面前去世的強烈情感。許安13歲成人那年,他上午參加學校的成人禮大會,下午跟同學一起狂歡,晚上幾個人結伴去吃燒烤,喝了不少啤酒。許安醉醺醺地回到家里,牙都沒刷就摸到臥室里,躺倒便睡。半夜醒來,喉嚨里火燎一樣又干又燒,從冰箱里拿出一瓶可樂仰脖灌下,繼續回屋睡覺。第二天早上,他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去廁所小便,張開的嘴就再也沒有閉上,他看到吊在房頂已經僵硬的父親。許強的腦袋耷拉下來,就像是一個問號,好像在說,“這是為什么呢?”
許安不相信父親會自殺,即使他留下了一封遺書,里面提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不幸。紙上每個字都像是一顆子彈,射入許安的心臟,讓他幾不能呼吸。壓著那封遺書的是那塊上海表。許午陽死后,許文把這塊手表讓給了許強,現在作為家族的一個象征佩戴在許安腕上。
關于許強到底是自殺還是另有隱情,構成了許安的第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