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面鏡子照容貌
鏡子的發明史
在史前時代,人類沒有鏡子,誰要知道自己長什么模樣,只有到河邊去看自己映在水面上的倒影。甲骨文中,“監”字的造字本意是用水當鏡子,所以它的字形就是一個人跪在水盆邊,彎著腰向盆中看的樣子。以水為鏡雖然效果不怎么樣,但是卻簡單易行,所以一直到青銅時代還在使用。莊子在《莊子·德允符》中曾引用孔子的話說:“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意思是: 當水流動的時候,不能反照到我們自己,當水靜止澄清時,才可以做鏡子用。另外,在我國,古人將鏡子稱為“鑒”,而盛水的大盆也稱為“鑒”。這說明,在古人看來,水盆也有鏡子的功能。
[attach]512[/attach] http://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attach]513[/attach]甲骨文中的監字


    “水鏡”最大的缺點是不能立起來使用,而且攜帶也不方便。后來,原始人在打制石器時,發現有一種叫“黑曜石”的石頭,如果打磨的足夠平整、光滑,可以照出人影,于是發明了“石鏡”。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鏡子,是在土耳其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現的。它是由黑曜巖打磨而成,表面極為光潔,甚至看不出打磨的痕跡。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距今已經有七八千年的歷史。由此可見,愛美真的是人類的天性。另外,阿茲特克人和古希臘人,也是用黑曜巖做鏡子。
[attach]514[/attach] http://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用黑曜巖打磨而成的鏡子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的生產技術,同時,他們發現把青銅板打磨光滑后,可以照出人影來,于是青銅鏡問世了。古時候,中國也大量使用青銅鏡。就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鏡出現在齊家文化(約公元前1960年)的墓葬中,距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中國的青銅鏡經過商、西周、春秋幾個時期的不斷完善,在戰國時期發展成熟。到了西漢中晚期,中國還出現了能通過反光將鏡子背面的圖案投射到墻上的透光鏡。中國古代的青銅鏡,不僅在國內普遍使用,而且還遠銷國外。日本就曾發現過很多中國古代的青銅鏡。
[attach]515[/attach]
銅鏡
最早用玻璃制作鏡子的是羅馬人,但是羅馬人的玻璃鏡跟今天的鏡子有很大的差別。他們的鏡子背面是用鉛制成的,照出來的人像灰蒙蒙的。因此,中世紀時人們使用的鏡子主要還是青銅鏡。
現代鏡子的發明者是威尼斯人,時間是16世紀初。從此,鏡子進入了玻璃時代。
鏡子的玻璃時代
1508年,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于研制出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上,然后倒上水銀,水銀能溶解錫,并在玻璃上生成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錫汞齊。它能夠緊緊地黏附在玻璃上,這樣制得的玻璃鏡反光能力強,而且圖層不易脫落。
威尼斯的鏡子轟動了整個歐洲,王公貴族都已擁有一面威尼斯的鏡子為榮,鏡子頓時身價百倍。由于當時只有威尼斯的工匠會制作這種新式的玻璃鏡,歐洲各國爭相購買,財富像海潮一樣涌向威尼斯。為了壟斷這項技術,威尼斯政府將所有的玻璃工廠都搬到拉姆諾島,并在島的四周設置崗哨,將整個島嚴密的封鎖起來。后來,法國政府用重金收買了4個威尼斯工匠,并讓他們秘密偷渡到法國。這段往事,成為工業間諜史上最成功的案例。
1666年,法國在諾曼底建了一座鏡子工廠,成功地仿制出了威尼斯的鏡子。路易十四為了展示這一新興工業,還特意在凡爾賽宮興建了一座名為“鏡廳”的長廊。自從水影鏡的秘密被公布于世,它的價格也一落千丈,漸漸成為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
雖然水銀鏡比青銅鏡的效果好很多,但是制造一面鏡子需要花上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實在太費時費力了。況且,水銀有毒,鏡面的亮度也不太高。于是人們又設法對它進行了改進。1843年,德國科學家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子。這種鏡子背面發亮的東西,是一層薄薄的銀層。這層銀不是涂上去的,而是利用一種非常有趣的化學反應——銀鏡反應鍍上去的。

做面鏡子照容貌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