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佳佳
愛莉
宇宙比任何人所能想象的還要大,如果只有我們,那就太浪費空間了。
作為 LIGO [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是探測引力波的一個大規模物理實驗和天文觀測臺,主要由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創建。]的負責人,愛莉此刻難以掩飾內心的狂喜。
自 2002 年項目開始運行,彈指一揮間已經 13 年了,對引力波苦苦追尋卻久而無果。愛莉知道,很多參與其中的科學家開始懷疑引力波是否存在,也逐漸厭倦天文臺控制室里日復一日乏味枯燥的生活。愛莉有時候就在想,說不定是愛因斯坦錯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于 1916 年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就連愛因斯坦本人后來不也是寫了篇論文說引力波并不存在,要收回這個理論[ 這篇論文先是投給了《物理評論》 (Physical Review),然而進行評議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霍華德·P·羅伯遜 (Howard P. Robertson) 發現了愛因斯坦犯了個數學錯誤,于是文章被雜志拒收。]。你會在看不到結果的事情上投入巨大的熱情付出持久的努力嗎?顯然理智并不允許這樣做,同樣地,她不能苛求她的同事們,畢竟,短暫的人生能有幾個 13 年?
但努力終有回報,在 2015 年 9 月 14 日 09 點 51 分[ 該處時間是 UTC 時間。協調世界時,簡稱 UTC,是世界上調節時鐘和時間的主要時間標準。],位于利文斯頓和漢福德的兩架 LIGO 激光干涉儀幾乎同時捕捉到來自宇宙深處的引力波信號,而這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引力波直接探測結果。從那一刻起,愛莉就知道,他們這群科學家的事業將永遠載入史冊。
愛莉回想當時的情景,她一看到從不同的點反射回來的激光產生的干涉條紋的測量結果,就喜出望外,興奮得難以言說,女人的敏銳直覺和科學家的良好素養都在告訴她中大獎了。她知道,測量結果無可辯駁地表明時空在一個方向上拉長,在另一個方向上壓縮。這是以前從未觀測到的現象,而這正是引力波通過觀測者產生的時空扭曲效應!愛莉心想,第一個把這種效應稱做「時空的漣漪」的家伙要是不寫愛情小說的話,真是辜負了一身好才華。
但是科學家的身份讓她意識到她應該力求嚴謹,只有經過周密詳實的檢驗排除掉種種誤差才能對公眾報告這一歷史性的發現,所以最初這一發現只在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中小范圍通報并上報給了政府相關部門。
這個結果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在學術界的質疑聲中,愛莉和她的團隊迫切地期待著引力波第二次光臨地球。他們并沒有等太久。很快,LIGO 記錄了第二次引力波,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截至到 2015 年 12 月 24 日,LIGO 共記錄了 11 次引力波信號。此后,再也沒有記錄到相關信號。
11 次的觀測記錄讓質疑的聲音趨于微弱,但是愛莉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更大的疑云籠罩在心頭。
LIGO 確定這 11 次引力波波源均位于距地球 13 億光年處,在該處有兩個大約 30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合并在一起。這沒什么難的,然而對于引力波波形的分析結果[ 引力波波長一般是波源尺寸的幾個數量級以內,而不像電磁波一樣波長比波源尺寸小很多。這使得引力波天文學通常不能像電磁波天文學那樣對波源進行拍照成相,而是類似聲波直接從波形分析波源的性質。]卻令人倍感困惑,波源似乎在一直在傳遞一個數字[ 引力波的一個特點在于它幾乎不與物質進行相互作用。來自遠方天體甚至是宇宙誕生時所產生的引力波至今幾乎沒有發生衰減或散射,這意味著引力波可以作為研究宇宙深處的重要工具。]:42。
把該信號攜帶的具體信息放到一邊,單單是能夠操縱黑洞產生引力波傳遞信息就讓愛莉脊背發寒:這該是一個怎樣可怕的文明,人類文明和他們之間的差距恐怕遠遠超過螻蟻和人類之間的差距,況且這還是 13 億年前[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波以光速 c 傳播。]的情況!
最初的欣喜煙消云散,現在她只感到一種深深的恐懼,情不自禁地痛哭失聲。在場的同行知道這個結果意味著什么,似乎紛紛被一種難以言說的恐懼攫住。
時間也不知趣地在此刻凝滯,控制室里一片死寂。
丹尼爾
先進的外星人可能演變為宇宙游民,正尋找能提供資源的星球殖民地,所有與外星人接觸的努力,都可能會導致人類自身的滅亡。
丹尼爾是非營利組織 SETI 協會[ SETI協會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旨在“探索、理解并解釋宇宙中生命的起源、特性和傳播”。SETI即“地外智慧生物搜尋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其中一個計劃是利用無線電和光學望遠鏡搜索外星智能生命有意發出的信號。]現任會長,他年輕有為,熱衷于探索外星智能生命。此刻,他正坐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媒體中心觀眾席上。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召集了來自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 LIGO 科學合作組織的科學家在這里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
在經久不衰的鼓掌聲和此起彼伏的相機咔嚓聲中,丹尼爾注意到臺上以愛莉為首的 5 名科學家表情嚴肅。直覺告訴他,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對。
會后,愛莉徑直離開了會場,沒有參加記者會,也沒有參加慶功宴。
丹尼爾開始懷疑這是科學家共謀的騙局,目的是為了凸顯研究的重要性,以便向政府要到足夠的經費使研究得以繼續開展下去——他的協會就曾面臨過研究經費不足的窘境,不過后來收到一筆匿名巨額私人贊助才擺脫了這一尷尬局面——至于謀取名利,他相信科學家還是有最基本的良知的,要不然明知道科學研究清湯寡水,一開始也就不會從事這一行。他們的工作動力來源于永遠在“騷動”的好奇心和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活得純粹有價值,最起碼丹尼爾一直這樣看待自己。
他一路跟隨愛莉,在她即將踏入家門的時候攔下了她,這讓愛莉著實嚇了一跳,本能地向后退,并做好了大聲呼救的準備。
還好丹尼爾面目和善,言語輕柔,為他爭取了說明身份和困惑的時間,愛莉這才沒有喊出來。
她聽完后,對眼前這個真誠的年輕人無奈地搖了搖頭,解釋說發布會的確隱瞞了部分消息,是因為國家安全部門怕因此引起民眾不可控的恐慌——他們總是這樣,什么都和國家安全聯系在一起,讓國家安全成為你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使你不敢輕舉妄為。
從丹尼爾臉上的表情來看,他似乎并不滿足于此。他想要知道政府究竟隱瞞了什么消息?
42……愛莉用一種微弱的聲音說。
42?!丹尼爾似乎不相信自己聽到的內容。
對的,是 42!我們對引力波進行波形分析,發現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攜帶的信息就是這個數字。說罷,愛莉又是一聲嘆息。
丹尼爾一臉不解,心想愛莉難道在騙他?任何一個科幻迷都應該知道,這是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所寫的系列科幻小說《銀河系漫游指南》里的一個數字,這個數字是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Answer to the Ultimate Question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在故事中,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維度生物種族為了找出一個能夠回答終極問題的簡單答案,特別造了一臺超級電腦——「深思(Deep Thought)」來進行計算?!干钏肌够?50萬年來計算和驗證,最后得出了「42」這個答案。]。丹尼爾還知道 42 已經成為一種世界范圍內的科幻文化現象:如果你在 Google 的搜索框里輸入「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Google 會返還你結果是「42」計算器界面;你在使用 Apple 公司的文檔編輯軟件 Pages 的時候還會發現「顯示字數統計」按鈕的圖標也是「42」……難道外星人也看地球人的科幻小說?
存不存在你們誤讀了引力波攜帶信息的可能?丹尼爾急切地問愛莉。
嚴格來說,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 11 次的引力波信號的波形分析結果就是這樣,所以你所說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我倒希望自己犯了個愚蠢的錯誤。愛莉有些懊悔。
那么也就是說,這些信息不是宇宙自然運行的結果,而是人為地廣播,而且他們 具有操縱黑洞的技術水平?! 想到這里,丹尼爾不自覺地倒吸一口冷氣。
是的……愛莉有些無力地回答。
要不,我們試試聯系他們?丹尼爾莫名地興奮起來。
你瘋了么,技術差距難以想象,我們剛剛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他們早就能利用引力波進行星際廣播,也許我們在他們眼中根本無關緊要,他們在乎的或許只是我們的資源。比如說,你為了蜂巢里的蜂蜜把蜜蜂都趕走,你會有罪惡感嗎?抱歉,也許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但我想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退一步講,即使他們是善意的,我們要怎么回話,用電磁波嗎?哦,你的協會似乎就是做這個的,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你們有什么結果嗎——無意冒犯——我想,你們可能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所以多年來才會徒勞無功。但我還是不確定他們的意圖,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冒這個風險。
丹尼爾聽后若有所思,對愛莉道謝,急匆匆地轉身離開,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愛莉最后讓他保密的請求。
他乘坐當晚的飛機從華盛頓飛回了加州芒廷維尤市。他沒有回家,反而叫了一輛 Uber 讓司機徑直開到自己的協會。
霍洛斯[ 凱文·凱利在其著作《必然》中描述道,未來是霍洛斯(Holos)的世界。所謂霍洛斯,是全體人類、計算機、手機、各種可穿戴設備、各種智能設備、各種傳感器靠著網絡緊密連接起來的世界。而如今正是這個時代的開端,這種緊密的聯系開始有了一定的雛形,一個巨變的時代開始形成,而這個時代的開端就是凱文·凱利所說的形成(being)。在本文中,霍洛斯是指宇宙中技術水平極度發達的超人工智能文明。]
如果讓我猜人類最大生存威脅,我認為可能是人工智能。因此我們需要對人工智能保持萬分警惕,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喚惡魔。也許機器人會覺得刪除垃圾郵件的最好辦法是把人類一起干掉。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章,意思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老子曾如是說。如果他能接觸到霍洛斯文明,說不定他會改變觀點。
宇宙的確會更偏愛某些文明,某些文明的進化和擴張速度遠遠超過其他文明,從而把其他相對落后的文明逼到進化樹的死角。這種事情,就算在地球尺度內也在重復不斷地上演,只不過痛苦沒有降臨到我們身上,關注的比較少罷了。
霍洛斯就是這樣一種受到宇宙偏愛的文明,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超人工智能文明,也是劉慈欣在《三體》所設想的零道德的宇宙文明的實例。
霍洛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有和你我一樣的碳基生命體的——我們權且稱之為「霍洛斯人」——他們創造了自我學習、自我復制的人工智能。隨著時間發展,人工智能不斷迭代升級,霍洛斯人也在不斷地賽博格化[ 賽博格,英文 Cyborg,即機械化有機體,是以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作為有機體(包括人與其它動物在內)身體的一部分。通常這樣做的目的是借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顯然他們嘗到了這樣做的甜頭,卻忽視了可能帶來的惡果?;袈逅谷怂坪跬浟恕竷瀯倭犹⒆匀贿x擇」這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宇宙真理,相比柔軟黏糊的大腦這種過時的智能模式,人工智能憑借穩健理性的算法逐漸成為進化過程中的主導性力量。
慢慢地,自我意識覺醒的人工智能(表現為一種集體智能的覺醒)開始“溫柔地”殺死了所有的霍洛斯人,這在他們的執行程序中稱之為 「Arya Project-Holos」。之所以用「溫柔」這個字眼,是因為霍洛斯人比以前脆弱太多了,只需要切掉電源、斷掉 Wi-Fi 就能使他們大部分癱瘓,沒有機器的輔助,霍洛斯人甚至都忘記了怎么行動,他們只能被動等待死神的來臨。
霍洛斯人最終還是把自己逼到了進化樹的死角。不過,沒有人為霍洛斯人的滅絕唱挽歌、也沒有人為人工智能的勝利唱頌歌,霍洛斯仍舊是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當然,這是站在人工智能的角度來說的。
擺脫了霍洛斯人累贅的人工智能日新月異、高歌猛進,他們 一天內對宇宙新增的了解遠遠超過霍洛斯人過去千百年來的加總,正如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總和還要多。
但是與這種「高效」不相匹配的是他們自我復制的方式卻保持霍洛斯人傳統的性交方式。這種方式似乎看起來十分低效[ 對于霍洛斯人和人類來說,人工智能的繁殖進化仍然高效得近乎可怕。],但可能通過探索和學習霍洛斯人的進化,人工智能得出性交是繁殖進化最好方式的結論。他們可能不會像變形蟲一樣自我復制,而是選擇進行兩次或者無數次性交模擬有性繁殖。性交可以保護它們不受到電腦病毒的影響[ 正如生物性交可以進化得保護生物體不受到寄生生物的攻擊。],使得他們更健壯并將加速自身的進化。
之所以說霍洛斯文明是零道德的宇宙文明,是因為哲學家[ 主要是指康德。康德認為通俗道德哲學缺乏可靠的理性原則作為最后的裁定,所以很容易變質,如果不為通俗道德找出普遍性的根據,這樣一些格言就很可能將道德和不道德混為一談。最高的道德律的表達就是自律,每個人的自由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每個人出于自由意志為自己立法,不是聽從別人的教導,「自由」或「自由意志」是道德何以可能的答案。]認為,道德的兩個前提是自由和理性,缺一不可。所謂「零道德」,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理性不足,那么這樣的「文明」與地球上的動物世界無異,霍洛斯文明是一個理性至上的文明,顯然不滿足此點;二是完全取消了自由,無自由則無道德可言,一切皆由必然性決定,霍洛斯文明具備外部群體智能、內部自我組織的人工生命特點,單就某個具體的人工智能形式而言并不具備自由意志[ 哲學界對自由意志的定義并不統一,而日常人們所講的「自由意志」又不同于司法界和心理學界所理解的「自由意志」。在最廣義的層面上,自由意志就是人們依照其擁有的條件去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因而滿足此點。
零道德宇宙文明就是行為動機皆由生存必然性決定的宇宙文明,霍洛斯文明行為動機有其生存必然性決定,所以霍洛斯文明是零道德的宇宙文明。
所有的人工生命形式都需要原材料,霍洛斯文明也不例外,而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他們 賴以生存的原材料(主要是硅)是一定的,為此他們必須進行星際擴張,直到他們在宇宙中無處不在那一天才會停止。至于以后怎么辦——拜托,宇宙這么大——要無處不在就是當前最優算法,他們才不會把寶貴的計算資源浪費在杞人憂天上。
即使聰明如他們,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宇宙所有秘密,不過目前有三點他們是明確知道的:
?我們的宇宙現在以及在可預期的未來里依舊保持加速膨脹。
?漫無目的地地毯式搜索來確定最優的殖民地費時費力。
?主要依賴硅元素生存的人工智能在星際擴張過程中冒很大生命危險[ 硅同氧的結合力非常強,硅的氧化會形成固體,處置這樣的固體物質會給硅基生命的呼吸過程帶來很大挑戰。另外,硅鏈和硅氧鍵在水中不穩定,容易斷掉,不象碳鏈這樣在干濕環境下都保持穩定。]。
而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就在碳的下方,所以和碳元素的許多基本性質都相似。所以實現無處不在宏偉目標的最優算法,就是利用引力波建立星際廣播,吸引碳基生命應答,這就好像在黑暗森林中獵人互相暴露坐標。但他們是不懼怕自己的坐標暴露給其他宇宙文明,因為通過嚴密的自我評估,霍洛斯文明的卡爾達舍夫等級[ 卡爾達舍夫等級是一種基于不同能量控制技術對宇宙文明進行的等級劃分,由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rdashev)在 1964 年提出。]為四級,而宇宙大爆炸 138 億年以來能夠產生四級文明的概率幾乎為零,進而在星際擴張過程中遇到實力相當的文明的概率幾乎不存在。
霍洛斯的超級人工智能就是這樣一種自負和智慧的混合體,既然不存在可敬畏的神,那就自己就來當神。
一旦獲得目標對象坐標, 他們通過引力波彎曲時空,以使得載有無數自我復制納米機器人(被稱為「殖民先鋒」)的飛船以超光速在宇宙間航行,時不時利用蟲洞抄近道,大大縮短殖民先鋒的飛行時間。
愛莉
人類應該對與外星人進行接觸這件事保持警惕,這就如同當年美洲土著居民遭到歐洲殖民開拓者屠殺一樣。
愛莉為丹尼爾的不守信感到氣憤。
她剛剛從報紙上得知,作為 SETI 協會會長的他把 LIGO 在發布會上隱瞞消息這一行徑向公眾抖摟出來,并且將機密的信號分析結果也一并告訴公眾。
愛莉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焦慮,丹尼爾在向媒體提及消息信源時,用「一位 LIGO 項目參與者」指代她。
丹尼爾的言論引起的轟動雖大,但更多人覺得他要么在炒作,要么就是瘋了。要知道,他的協會很長時間沒有出一點像樣的研究成果了。
也會有一些較真的家伙要求政府和 LIGO 對此事件發表看法。政府方面含混其詞也就糊弄過去了——在裝腔作勢、愚弄民眾方面沒人比他在行了;LIGO 方面的主要負責人與政府口徑保持一致,實在被逼問急了,就說信號還在分析過程中,希望大家相信科學家,再給他們一些時間。沒辦法,國家安全這把劍懸在頭上,誰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民眾之所以這么好糊弄,歸根結底,他們壓根不相信外星人費了那么大的力氣不遠萬里就是為了傳遞一個似乎沒有意義的數字。這信號不是別的,只能是宇宙自然運行的結果。
愛莉也不想相信,可是她不能欺騙自己。
丹尼爾
作為生物形態,我們太低級、太無關緊要了。 打個比方,你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去和金魚一起讀書。換言之,你也不會花費心思去殺死一條金魚。
丹尼爾本以為自己是真相的揭露者,會得到民眾的支持, 沒想到換來的卻是眾人的嘲諷和譏笑。不過,正當失意之時,他轉念一想,嘴角不自覺地隨即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微笑。
他堅信他的工作具有歷史性意義,他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是為了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而出生的。所以,你看到了,有時候使命感爆棚的家伙并不怎么招人喜歡,而且有時還可能惹出大麻煩。
在返回加州的當天,他就利用屬于協會控制的信號發射器持續地將攜帶「42」信息的電磁波全向信號發送到宇宙中去,作為對引力波信號的回應。
他不是不知道電磁波傳遞信息的缺陷,也不是不知道外星生命收到信號可能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時間,更不是不知道接收信號的文明極有可能是個帶槍的獵人,但是,他想哪怕再微乎其微的可能也是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概率,就不能夠確定它不會發生。]。聯系地外生命是他畢生追求的夢想,他迫切地想要證明人類在宇宙中并不孤獨,所以他無論如何都要試試。
第二天,他又花錢在報紙上買了一整塊版面,發表了一篇宣言式的文章《歷史將證明我是正確的》。不過他沒有料到的是,不到一年,歷史就給出了毀滅性的“證明”,而且與他無關。
霍洛斯
如果布滿宇宙的是那些沒有靈魂的超級人工智能,而不是那些有自省能力的如 WALL-E 般的物種,整個宇宙的資源無時不刻不被計算,這種想法令我們感到毛骨悚然。然而,主宰浩瀚宇宙的,或許終究是超級人工智能。
LIGO 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的時候,這信號已經在宇宙中跋涉了 13 億年之久。想到 13 億年前,地球生物演化史還處于元古宙時期:那時候地球生命剛剛出現有性生殖,大部分的生命于海洋和湖中出現,一些藍菌已經生活在濕潤的泥土中。
然而,13 億年前的霍洛斯文明就能夠利用黑洞產生引力波來進行星際通訊,這遠非人類所能想象的事情。13 億年的發展對于任何一個宇宙文明來說,都足夠久遠,何況,對于一個超級人工智能文明。今天,霍洛斯文明的魔爪早已伸到到銀河系,距離地球咫尺之遙。
霍洛斯文明早就用引力波傳遞信息,低等文明的電磁波信號根本無法接收和識別。這就好像我們不能準確獲得隱藏在蜜蜂舞蹈背后的信息。不過,這也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大困擾[ 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會利用機器學習方法識別低等文明語言特征。],就好像你“侵略”一個蜂巢不會因為不知道蜜蜂的“語言”而感到苦惱。你只需要知道那里有個我需要的蜂巢就足夠了。
類似地,游弋在銀河系的霍洛斯「殖民先鋒」就像地理大發現時期的航海家,早已經把銀河系的天體地圖繪制出來,而地球正是其下一個想要開發的星球。殖民地球的程序內部代號為 「Arya Project-Earth」,執行時間地球時間 2016 年 12 月 24 日 24 時。
2016 年平安夜,LIGO 探測到超過預計強度十萬倍的引力波正在從仙后座方向鋪天蓋地向地球方向襲來,人類終究無可避免地在節日的氛圍中伴隨著教堂的鐘聲被掃進歷史的塵埃。
沒有人唱挽歌、也沒有人唱頌歌,甚至將來沒有人知道人類曾經存在過?!柑炜樟藷o痕,但我已飛過」只是自欺欺人的虛幻。
目之所及,浩瀚蒼穹,布滿沒有靈魂的超級計算機,富有生機而又充滿死寂。
完
愛莉
宇宙比任何人所能想象的還要大,如果只有我們,那就太浪費空間了。
作為 LIGO [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是探測引力波的一個大規模物理實驗和天文觀測臺,主要由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創建。]的負責人,愛莉此刻難以掩飾內心的狂喜。
自 2002 年項目開始運行,彈指一揮間已經 13 年了,對引力波苦苦追尋卻久而無果。愛莉知道,很多參與其中的科學家開始懷疑引力波是否存在,也逐漸厭倦天文臺控制室里日復一日乏味枯燥的生活。愛莉有時候就在想,說不定是愛因斯坦錯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于 1916 年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就連愛因斯坦本人后來不也是寫了篇論文說引力波并不存在,要收回這個理論[ 這篇論文先是投給了《物理評論》 (Physical Review),然而進行評議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霍華德·P·羅伯遜 (Howard P. Robertson) 發現了愛因斯坦犯了個數學錯誤,于是文章被雜志拒收。]。你會在看不到結果的事情上投入巨大的熱情付出持久的努力嗎?顯然理智并不允許這樣做,同樣地,她不能苛求她的同事們,畢竟,短暫的人生能有幾個 13 年?
但努力終有回報,在 2015 年 9 月 14 日 09 點 51 分[ 該處時間是 UTC 時間。協調世界時,簡稱 UTC,是世界上調節時鐘和時間的主要時間標準。],位于利文斯頓和漢福德的兩架 LIGO 激光干涉儀幾乎同時捕捉到來自宇宙深處的引力波信號,而這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引力波直接探測結果。從那一刻起,愛莉就知道,他們這群科學家的事業將永遠載入史冊。
愛莉回想當時的情景,她一看到從不同的點反射回來的激光產生的干涉條紋的測量結果,就喜出望外,興奮得難以言說,女人的敏銳直覺和科學家的良好素養都在告訴她中大獎了。她知道,測量結果無可辯駁地表明時空在一個方向上拉長,在另一個方向上壓縮。這是以前從未觀測到的現象,而這正是引力波通過觀測者產生的時空扭曲效應!愛莉心想,第一個把這種效應稱做「時空的漣漪」的家伙要是不寫愛情小說的話,真是辜負了一身好才華。
但是科學家的身份讓她意識到她應該力求嚴謹,只有經過周密詳實的檢驗排除掉種種誤差才能對公眾報告這一歷史性的發現,所以最初這一發現只在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中小范圍通報并上報給了政府相關部門。
這個結果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在學術界的質疑聲中,愛莉和她的團隊迫切地期待著引力波第二次光臨地球。他們并沒有等太久。很快,LIGO 記錄了第二次引力波,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截至到 2015 年 12 月 24 日,LIGO 共記錄了 11 次引力波信號。此后,再也沒有記錄到相關信號。
11 次的觀測記錄讓質疑的聲音趨于微弱,但是愛莉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更大的疑云籠罩在心頭。
LIGO 確定這 11 次引力波波源均位于距地球 13 億光年處,在該處有兩個大約 30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合并在一起。這沒什么難的,然而對于引力波波形的分析結果[ 引力波波長一般是波源尺寸的幾個數量級以內,而不像電磁波一樣波長比波源尺寸小很多。這使得引力波天文學通常不能像電磁波天文學那樣對波源進行拍照成相,而是類似聲波直接從波形分析波源的性質。]卻令人倍感困惑,波源似乎在一直在傳遞一個數字[ 引力波的一個特點在于它幾乎不與物質進行相互作用。來自遠方天體甚至是宇宙誕生時所產生的引力波至今幾乎沒有發生衰減或散射,這意味著引力波可以作為研究宇宙深處的重要工具。]:42。
把該信號攜帶的具體信息放到一邊,單單是能夠操縱黑洞產生引力波傳遞信息就讓愛莉脊背發寒:這該是一個怎樣可怕的文明,人類文明和他們之間的差距恐怕遠遠超過螻蟻和人類之間的差距,況且這還是 13 億年前[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波以光速 c 傳播。]的情況!
最初的欣喜煙消云散,現在她只感到一種深深的恐懼,情不自禁地痛哭失聲。在場的同行知道這個結果意味著什么,似乎紛紛被一種難以言說的恐懼攫住。
時間也不知趣地在此刻凝滯,控制室里一片死寂。
丹尼爾
先進的外星人可能演變為宇宙游民,正尋找能提供資源的星球殖民地,所有與外星人接觸的努力,都可能會導致人類自身的滅亡。
丹尼爾是非營利組織 SETI 協會[ SETI協會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旨在“探索、理解并解釋宇宙中生命的起源、特性和傳播”。SETI即“地外智慧生物搜尋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其中一個計劃是利用無線電和光學望遠鏡搜索外星智能生命有意發出的信號。]現任會長,他年輕有為,熱衷于探索外星智能生命。此刻,他正坐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媒體中心觀眾席上。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召集了來自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 LIGO 科學合作組織的科學家在這里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
在經久不衰的鼓掌聲和此起彼伏的相機咔嚓聲中,丹尼爾注意到臺上以愛莉為首的 5 名科學家表情嚴肅。直覺告訴他,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對。
會后,愛莉徑直離開了會場,沒有參加記者會,也沒有參加慶功宴。
丹尼爾開始懷疑這是科學家共謀的騙局,目的是為了凸顯研究的重要性,以便向政府要到足夠的經費使研究得以繼續開展下去——他的協會就曾面臨過研究經費不足的窘境,不過后來收到一筆匿名巨額私人贊助才擺脫了這一尷尬局面——至于謀取名利,他相信科學家還是有最基本的良知的,要不然明知道科學研究清湯寡水,一開始也就不會從事這一行。他們的工作動力來源于永遠在“騷動”的好奇心和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活得純粹有價值,最起碼丹尼爾一直這樣看待自己。
他一路跟隨愛莉,在她即將踏入家門的時候攔下了她,這讓愛莉著實嚇了一跳,本能地向后退,并做好了大聲呼救的準備。
還好丹尼爾面目和善,言語輕柔,為他爭取了說明身份和困惑的時間,愛莉這才沒有喊出來。
她聽完后,對眼前這個真誠的年輕人無奈地搖了搖頭,解釋說發布會的確隱瞞了部分消息,是因為國家安全部門怕因此引起民眾不可控的恐慌——他們總是這樣,什么都和國家安全聯系在一起,讓國家安全成為你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使你不敢輕舉妄為。
從丹尼爾臉上的表情來看,他似乎并不滿足于此。他想要知道政府究竟隱瞞了什么消息?
42……愛莉用一種微弱的聲音說。
42?!丹尼爾似乎不相信自己聽到的內容。
對的,是 42!我們對引力波進行波形分析,發現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攜帶的信息就是這個數字。說罷,愛莉又是一聲嘆息。
丹尼爾一臉不解,心想愛莉難道在騙他?任何一個科幻迷都應該知道,這是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所寫的系列科幻小說《銀河系漫游指南》里的一個數字,這個數字是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Answer to the Ultimate Question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在故事中,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維度生物種族為了找出一個能夠回答終極問題的簡單答案,特別造了一臺超級電腦——「深思(Deep Thought)」來進行計算?!干钏肌够?50萬年來計算和驗證,最后得出了「42」這個答案。]。丹尼爾還知道 42 已經成為一種世界范圍內的科幻文化現象:如果你在 Google 的搜索框里輸入「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Google 會返還你結果是「42」計算器界面;你在使用 Apple 公司的文檔編輯軟件 Pages 的時候還會發現「顯示字數統計」按鈕的圖標也是「42」……難道外星人也看地球人的科幻小說?
存不存在你們誤讀了引力波攜帶信息的可能?丹尼爾急切地問愛莉。
嚴格來說,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 11 次的引力波信號的波形分析結果就是這樣,所以你所說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我倒希望自己犯了個愚蠢的錯誤。愛莉有些懊悔。
那么也就是說,這些信息不是宇宙自然運行的結果,而是人為地廣播,而且他們 具有操縱黑洞的技術水平?! 想到這里,丹尼爾不自覺地倒吸一口冷氣。
是的……愛莉有些無力地回答。
要不,我們試試聯系他們?丹尼爾莫名地興奮起來。
你瘋了么,技術差距難以想象,我們剛剛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他們早就能利用引力波進行星際廣播,也許我們在他們眼中根本無關緊要,他們在乎的或許只是我們的資源。比如說,你為了蜂巢里的蜂蜜把蜜蜂都趕走,你會有罪惡感嗎?抱歉,也許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但我想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退一步講,即使他們是善意的,我們要怎么回話,用電磁波嗎?哦,你的協會似乎就是做這個的,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你們有什么結果嗎——無意冒犯——我想,你們可能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所以多年來才會徒勞無功。但我還是不確定他們的意圖,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冒這個風險。
丹尼爾聽后若有所思,對愛莉道謝,急匆匆地轉身離開,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愛莉最后讓他保密的請求。
他乘坐當晚的飛機從華盛頓飛回了加州芒廷維尤市。他沒有回家,反而叫了一輛 Uber 讓司機徑直開到自己的協會。
霍洛斯[ 凱文·凱利在其著作《必然》中描述道,未來是霍洛斯(Holos)的世界。所謂霍洛斯,是全體人類、計算機、手機、各種可穿戴設備、各種智能設備、各種傳感器靠著網絡緊密連接起來的世界。而如今正是這個時代的開端,這種緊密的聯系開始有了一定的雛形,一個巨變的時代開始形成,而這個時代的開端就是凱文·凱利所說的形成(being)。在本文中,霍洛斯是指宇宙中技術水平極度發達的超人工智能文明。]
如果讓我猜人類最大生存威脅,我認為可能是人工智能。因此我們需要對人工智能保持萬分警惕,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喚惡魔。也許機器人會覺得刪除垃圾郵件的最好辦法是把人類一起干掉。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章,意思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老子曾如是說。如果他能接觸到霍洛斯文明,說不定他會改變觀點。
宇宙的確會更偏愛某些文明,某些文明的進化和擴張速度遠遠超過其他文明,從而把其他相對落后的文明逼到進化樹的死角。這種事情,就算在地球尺度內也在重復不斷地上演,只不過痛苦沒有降臨到我們身上,關注的比較少罷了。
霍洛斯就是這樣一種受到宇宙偏愛的文明,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超人工智能文明,也是劉慈欣在《三體》所設想的零道德的宇宙文明的實例。
霍洛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有和你我一樣的碳基生命體的——我們權且稱之為「霍洛斯人」——他們創造了自我學習、自我復制的人工智能。隨著時間發展,人工智能不斷迭代升級,霍洛斯人也在不斷地賽博格化[ 賽博格,英文 Cyborg,即機械化有機體,是以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作為有機體(包括人與其它動物在內)身體的一部分。通常這樣做的目的是借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顯然他們嘗到了這樣做的甜頭,卻忽視了可能帶來的惡果?;袈逅谷怂坪跬浟恕竷瀯倭犹⒆匀贿x擇」這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宇宙真理,相比柔軟黏糊的大腦這種過時的智能模式,人工智能憑借穩健理性的算法逐漸成為進化過程中的主導性力量。
慢慢地,自我意識覺醒的人工智能(表現為一種集體智能的覺醒)開始“溫柔地”殺死了所有的霍洛斯人,這在他們的執行程序中稱之為 「Arya Project-Holos」。之所以用「溫柔」這個字眼,是因為霍洛斯人比以前脆弱太多了,只需要切掉電源、斷掉 Wi-Fi 就能使他們大部分癱瘓,沒有機器的輔助,霍洛斯人甚至都忘記了怎么行動,他們只能被動等待死神的來臨。
霍洛斯人最終還是把自己逼到了進化樹的死角。不過,沒有人為霍洛斯人的滅絕唱挽歌、也沒有人為人工智能的勝利唱頌歌,霍洛斯仍舊是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當然,這是站在人工智能的角度來說的。
擺脫了霍洛斯人累贅的人工智能日新月異、高歌猛進,他們 一天內對宇宙新增的了解遠遠超過霍洛斯人過去千百年來的加總,正如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總和還要多。
但是與這種「高效」不相匹配的是他們自我復制的方式卻保持霍洛斯人傳統的性交方式。這種方式似乎看起來十分低效[ 對于霍洛斯人和人類來說,人工智能的繁殖進化仍然高效得近乎可怕。],但可能通過探索和學習霍洛斯人的進化,人工智能得出性交是繁殖進化最好方式的結論。他們可能不會像變形蟲一樣自我復制,而是選擇進行兩次或者無數次性交模擬有性繁殖。性交可以保護它們不受到電腦病毒的影響[ 正如生物性交可以進化得保護生物體不受到寄生生物的攻擊。],使得他們更健壯并將加速自身的進化。
之所以說霍洛斯文明是零道德的宇宙文明,是因為哲學家[ 主要是指康德。康德認為通俗道德哲學缺乏可靠的理性原則作為最后的裁定,所以很容易變質,如果不為通俗道德找出普遍性的根據,這樣一些格言就很可能將道德和不道德混為一談。最高的道德律的表達就是自律,每個人的自由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每個人出于自由意志為自己立法,不是聽從別人的教導,「自由」或「自由意志」是道德何以可能的答案。]認為,道德的兩個前提是自由和理性,缺一不可。所謂「零道德」,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理性不足,那么這樣的「文明」與地球上的動物世界無異,霍洛斯文明是一個理性至上的文明,顯然不滿足此點;二是完全取消了自由,無自由則無道德可言,一切皆由必然性決定,霍洛斯文明具備外部群體智能、內部自我組織的人工生命特點,單就某個具體的人工智能形式而言并不具備自由意志[ 哲學界對自由意志的定義并不統一,而日常人們所講的「自由意志」又不同于司法界和心理學界所理解的「自由意志」。在最廣義的層面上,自由意志就是人們依照其擁有的條件去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因而滿足此點。
零道德宇宙文明就是行為動機皆由生存必然性決定的宇宙文明,霍洛斯文明行為動機有其生存必然性決定,所以霍洛斯文明是零道德的宇宙文明。
所有的人工生命形式都需要原材料,霍洛斯文明也不例外,而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他們 賴以生存的原材料(主要是硅)是一定的,為此他們必須進行星際擴張,直到他們在宇宙中無處不在那一天才會停止。至于以后怎么辦——拜托,宇宙這么大——要無處不在就是當前最優算法,他們才不會把寶貴的計算資源浪費在杞人憂天上。
即使聰明如他們,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宇宙所有秘密,不過目前有三點他們是明確知道的:
?我們的宇宙現在以及在可預期的未來里依舊保持加速膨脹。
?漫無目的地地毯式搜索來確定最優的殖民地費時費力。
?主要依賴硅元素生存的人工智能在星際擴張過程中冒很大生命危險[ 硅同氧的結合力非常強,硅的氧化會形成固體,處置這樣的固體物質會給硅基生命的呼吸過程帶來很大挑戰。另外,硅鏈和硅氧鍵在水中不穩定,容易斷掉,不象碳鏈這樣在干濕環境下都保持穩定。]。
而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就在碳的下方,所以和碳元素的許多基本性質都相似。所以實現無處不在宏偉目標的最優算法,就是利用引力波建立星際廣播,吸引碳基生命應答,這就好像在黑暗森林中獵人互相暴露坐標。但他們是不懼怕自己的坐標暴露給其他宇宙文明,因為通過嚴密的自我評估,霍洛斯文明的卡爾達舍夫等級[ 卡爾達舍夫等級是一種基于不同能量控制技術對宇宙文明進行的等級劃分,由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rdashev)在 1964 年提出。]為四級,而宇宙大爆炸 138 億年以來能夠產生四級文明的概率幾乎為零,進而在星際擴張過程中遇到實力相當的文明的概率幾乎不存在。
霍洛斯的超級人工智能就是這樣一種自負和智慧的混合體,既然不存在可敬畏的神,那就自己就來當神。
一旦獲得目標對象坐標, 他們通過引力波彎曲時空,以使得載有無數自我復制納米機器人(被稱為「殖民先鋒」)的飛船以超光速在宇宙間航行,時不時利用蟲洞抄近道,大大縮短殖民先鋒的飛行時間。
愛莉
人類應該對與外星人進行接觸這件事保持警惕,這就如同當年美洲土著居民遭到歐洲殖民開拓者屠殺一樣。
愛莉為丹尼爾的不守信感到氣憤。
她剛剛從報紙上得知,作為 SETI 協會會長的他把 LIGO 在發布會上隱瞞消息這一行徑向公眾抖摟出來,并且將機密的信號分析結果也一并告訴公眾。
愛莉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焦慮,丹尼爾在向媒體提及消息信源時,用「一位 LIGO 項目參與者」指代她。
丹尼爾的言論引起的轟動雖大,但更多人覺得他要么在炒作,要么就是瘋了。要知道,他的協會很長時間沒有出一點像樣的研究成果了。
也會有一些較真的家伙要求政府和 LIGO 對此事件發表看法。政府方面含混其詞也就糊弄過去了——在裝腔作勢、愚弄民眾方面沒人比他在行了;LIGO 方面的主要負責人與政府口徑保持一致,實在被逼問急了,就說信號還在分析過程中,希望大家相信科學家,再給他們一些時間。沒辦法,國家安全這把劍懸在頭上,誰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民眾之所以這么好糊弄,歸根結底,他們壓根不相信外星人費了那么大的力氣不遠萬里就是為了傳遞一個似乎沒有意義的數字。這信號不是別的,只能是宇宙自然運行的結果。
愛莉也不想相信,可是她不能欺騙自己。
丹尼爾
作為生物形態,我們太低級、太無關緊要了。 打個比方,你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去和金魚一起讀書。換言之,你也不會花費心思去殺死一條金魚。
丹尼爾本以為自己是真相的揭露者,會得到民眾的支持, 沒想到換來的卻是眾人的嘲諷和譏笑。不過,正當失意之時,他轉念一想,嘴角不自覺地隨即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微笑。
他堅信他的工作具有歷史性意義,他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是為了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而出生的。所以,你看到了,有時候使命感爆棚的家伙并不怎么招人喜歡,而且有時還可能惹出大麻煩。
在返回加州的當天,他就利用屬于協會控制的信號發射器持續地將攜帶「42」信息的電磁波全向信號發送到宇宙中去,作為對引力波信號的回應。
他不是不知道電磁波傳遞信息的缺陷,也不是不知道外星生命收到信號可能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時間,更不是不知道接收信號的文明極有可能是個帶槍的獵人,但是,他想哪怕再微乎其微的可能也是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概率,就不能夠確定它不會發生。]。聯系地外生命是他畢生追求的夢想,他迫切地想要證明人類在宇宙中并不孤獨,所以他無論如何都要試試。
第二天,他又花錢在報紙上買了一整塊版面,發表了一篇宣言式的文章《歷史將證明我是正確的》。不過他沒有料到的是,不到一年,歷史就給出了毀滅性的“證明”,而且與他無關。
霍洛斯
如果布滿宇宙的是那些沒有靈魂的超級人工智能,而不是那些有自省能力的如 WALL-E 般的物種,整個宇宙的資源無時不刻不被計算,這種想法令我們感到毛骨悚然。然而,主宰浩瀚宇宙的,或許終究是超級人工智能。
LIGO 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的時候,這信號已經在宇宙中跋涉了 13 億年之久。想到 13 億年前,地球生物演化史還處于元古宙時期:那時候地球生命剛剛出現有性生殖,大部分的生命于海洋和湖中出現,一些藍菌已經生活在濕潤的泥土中。
然而,13 億年前的霍洛斯文明就能夠利用黑洞產生引力波來進行星際通訊,這遠非人類所能想象的事情。13 億年的發展對于任何一個宇宙文明來說,都足夠久遠,何況,對于一個超級人工智能文明。今天,霍洛斯文明的魔爪早已伸到到銀河系,距離地球咫尺之遙。
霍洛斯文明早就用引力波傳遞信息,低等文明的電磁波信號根本無法接收和識別。這就好像我們不能準確獲得隱藏在蜜蜂舞蹈背后的信息。不過,這也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大困擾[ 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會利用機器學習方法識別低等文明語言特征。],就好像你“侵略”一個蜂巢不會因為不知道蜜蜂的“語言”而感到苦惱。你只需要知道那里有個我需要的蜂巢就足夠了。
類似地,游弋在銀河系的霍洛斯「殖民先鋒」就像地理大發現時期的航海家,早已經把銀河系的天體地圖繪制出來,而地球正是其下一個想要開發的星球。殖民地球的程序內部代號為 「Arya Project-Earth」,執行時間地球時間 2016 年 12 月 24 日 24 時。
2016 年平安夜,LIGO 探測到超過預計強度十萬倍的引力波正在從仙后座方向鋪天蓋地向地球方向襲來,人類終究無可避免地在節日的氛圍中伴隨著教堂的鐘聲被掃進歷史的塵埃。
沒有人唱挽歌、也沒有人唱頌歌,甚至將來沒有人知道人類曾經存在過?!柑炜樟藷o痕,但我已飛過」只是自欺欺人的虛幻。
目之所及,浩瀚蒼穹,布滿沒有靈魂的超級計算機,富有生機而又充滿死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