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愛因斯坦
人物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在科學上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
圖文簡介
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 來源: 科普信息化建設2
- 上傳時間: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