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08年9月6日,地球之眼-1(GeoEye-1)衛星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乘“德爾塔2”型火箭發射升空。
衛星重約1955千克,運行在684千米高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大約以7.5千米/秒的速度飛行,每天繞地球12或13圈,每天都在當地時間上午十點半穿越赤道。衛星設計壽命為7年,預計使用壽命為15年。在此期間,它能夠調整自己的軌道運行高度,消除大氣阻力和太陽風壓力對它的打壓所造成的高度下降,以保持對地球的一貫拍攝。
“地球之眼-1”上有當時分辨率最高的商用成像設備,可見光分辨率為0.4米~0.75米,近紅外分辨率為0.75~1.3米,可以從太空拍攝地面棒球場上本壘板的清晰圖片。而且,衛星還能以0.41米全色(黑白)分辨率和1.65米多譜段(彩色)分辨率,每天搜集總面積達數十萬平方千米的地圖精度級圖像,并可以多次通過接收、發射天線,用無線電波向地面站發動圖像數據。
在發射45天之后,經過不斷的校準和檢驗,兩大星象跟蹤儀校準了衛星上裝備的照相機的位置和角度。“地球之眼-1”能夠以3米的定位精度精準確定目標的位置。它可以借助衛星導航接收機、陀螺儀和恒星跟蹤器來精確測定自身的姿態、軌道位置和星下點位置。當衛星飛越拍攝目標時,反應輪就會轉動,給衛星確定方向。當衛星靠近適當的位置時,反應輪就會反向轉動,讓排列好的照相機對準目標猛拍。另外,場面控制站還可以通過測量太陽和衛星相對于地球的角度,以此來決定衛星拍攝的曝光時間,使拍攝照片更加清晰。
自“地球之眼-1”衛星發射以來,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測圖能力極強、重訪周期極短等特點,已經被全球廣大用戶所關注。而且其拍攝的圖像照片也被廣泛應用于如國防制圖、國家和地方政府城市規劃愈制圖、保險和風險管理、環境檢測與災害救助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