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1日,尼爾基水庫重達95.5噸的導流閘門下降,兩側導流底孔被關閉,代表著尼爾基水庫正式開始下閘蓄水。這一水利工程開始逐步發揮防洪、供水、發電、航運及改善下游水環境等綜合效益。
早在2001年6月,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開始準備施工,當年11月實現大江截流,2002年主體工程正式開工,2004年9月實現了二期截流,此次水庫的下閘蓄水,為之后首臺機組并網發電奠定了基礎。
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位于嫩江干流上,整個工程主要由主壩、副壩、溢洪道、水電站廠房及灌溉輸水洞(管)等組成。由于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地處高寒地區,冬季時間長,夏季雨量相對集中,施工期短。為了能夠按期完成這一工程,施工人員堅持一切從工程實際出發,特別是在主壩防滲墻、廠房混凝土澆筑、壩后交通橋等項目施工中,更是堅持以現場為主,針對問題采取多種措施進行修建。
同時,在建設過程中,還采用了眾多新技術、新材料,工程的質量達到了高標準的要求。整個工程等別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為一級建筑物,最大壩高40.55米。其中,主壩為瀝青混凝土心墻土石壩,壩頂長度1807.31米,左岸、右岸副壩為黏土心墻土石壩。泄洪建筑物為岸坡式溢洪道,共設計11個泄流孔,每個單孔寬12米;堰頂高程199.80米,最大下泄流量為20300立方米/秒。建成之后水庫總容量為86.11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為25萬千瓦。整個樞紐壩址控制流域面積共6.6萬平方公里,占嫩江流域總面積的22.4%。
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成功之后,將會大大增強黑龍江省以及內蒙古周邊地區抵御洪水的能力,防洪標準將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可以對黑龍江和吉林等國家主要商品糧基地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避免因水利原因帶來的種種災害;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黑龍江省電網調峰容量,緩解電網調峰容量緊缺和水火電比例嚴重失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