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70年4月24日,是一個注定將被寫入中國航天史冊的特殊日子。這一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用20.009兆赫的頻率播送出《東方紅》樂曲,從此奏響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的華美樂章;2016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這年的4月24日,又被賦予了新一層寓意,經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航天日”就此誕生。在首個航天日來臨之際,光明網記者走進北京、天津等地的多個航天單位進行采訪,推出系列報道。
本文作者宋慶元為原航天部二院計算站、現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科技工作者,曾在天安門接受毛主席接見。
【系列報道二】
“東方紅一號”衛星親歷者:在算算算中度過青春
作者: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老專家 宋慶元
宋慶元拿著當時去天安門的邀請函
一九七〇年四月二十四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它奏出的“東方紅”樂曲,響徹五洲四海,撥動著億萬人民的心弦。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縱情歡呼:毛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實現了!
在熱烈祝賀我國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的歡慶聲中,迎來了七十年代第一個“五一”勞動節。首都人民連日來紛紛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隆重慶祝光輝的節日。四月三十日,單位領導對我說:“你去開個會,衣服穿得整齊一點。”下午,我們乘車趕到總參某部招待所,一些兄弟單位和部隊的同志也陸續來到這里,但誰也不知道是開什么會。晚飯后,國防科委一位領導同志才告訴我們,科委系統組織了一個十七人的代表團去天安門參加“五一”慶祝活動。這十七人來自參加研制和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各條戰線,有老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和解放軍指戰員。大家聽了都非常高興。
“五一”下午,領導給我們代表團每人發了一張請柬,并告訴我們,在周總理的關懷和指示下,我們代表團的席位安排在天安門城樓上。頓時,大家立刻活躍起來,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按捺心情的激動。墻壁上的時鐘一分一秒地走著,但我總覺得它走得太慢,至盼那幸福的時刻早些到來。
夜幕剛剛降臨,雄偉的天安門廣場紅旗招展,燈火輝煌,數十萬軍民云集在這里,匯成了歡樂地海洋。七時零五分,奏著“東方紅”樂曲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再次經過首都上空,這給節日的夜晚增添了新的光彩。人們瞪著明亮的眼睛向那無際的夜空掃視著,突然人群中喊道:“快看,衛星在那兒!過來了!過來了!”頓時,整個廣場一片沸騰,人們歡呼跳躍,欣喜若狂。看到這歡騰的人海,望著那劃破蒼穹的“東方紅”衛星,我不由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
為了響應毛主席提出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我們國防科研戰線多少同志勤勤懇懇、埋頭苦干、嘔心瀝血、忘我工作,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貢獻給祖國的航天事業。我們站承擔著衛星軌道計算和運載火箭彈道計算的艱巨任務。當時,站里使用的計算機容量小、速度慢、穩定性差,算一條彈道要湊合著算三次,需兩三個小時。為按時保質完成計算任務,我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兩三點,有時一天吃一頓飯。家顧不上了,孩子也顧不上了。
有一次,我兩歲多的小孩患了肺炎,可我工作太忙,顧不上照顧,只好請鄰居幫忙送醫院打針治療。我疼愛著孩子,但更愛我們的事業,我知道做母親的責任,但更理解自己工作的意義。每天晚上去加班時,孩子哭著喊媽媽,但我還是硬著心腸去加班。當時正處于“文革”動亂期間,科研生產陷入癱瘓狀態,全靠我們自己主動工作。有的同志見我們天天日以繼夜的工作,便關心地勸我們要注意身體,也有人斥責我們“只抓生產,不抓革命”。但我們相信自己做的是對的,沒有絲毫動搖。經過半年多努力,我們終于完成了任務。今天,看到凝聚著我們心血和汗水的衛星遨游太空,我的心情怎能不激動呢!
晚八時整,我們代表團登上天安門城樓。城樓上宮燈高掛,紅旗招展。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慶祝晚會的有中央首長、中央各部門、各軍兵種、各人民團體代表和世界各國的朋友,共五百多人。九時整,大家盼望的時刻來到了,在“東方紅”樂曲聲中,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門城樓,在周總理的陪伴下,向我們的方向走來。這時我們每個人的心激動地快要跳出來。當毛主席、周總理來到我們身邊時,總理指著我們高興地向毛主席介紹說:“這些是參加發射人造衛星工作的同志。”毛主席微笑著和我們一一握手。仰望著毛主席那慈祥的笑臉,握著他那溫暖有力的大手,我再也抑制不住感情的閘門,幸福的熱淚奪眶而出。
晚會開始了,在唱完國際歌后,五彩繽紛的禮花,一串串騰空而起。頓時,整個廣場變得亮白如晝。空中百花爭妍,萬紫千紅,如天女散花,似春色滿園。毛主席、周總理坐在天安門城樓中央和西哈努克親王等貴賓一起觀看焰火。我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沉浸在無比的自豪和幸福之中。望著毛主席、周總理那親切的身影,我在想:主席啊!總理啊!您們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還時刻關心著我們航天事業,我們做出一點點成績,就給我們這么高的榮譽。今后我們更要加倍努力工作,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晚會結束后,毛主席走出大廳,經過我們身邊時,再一次和我們一一握手。周總理送走毛主席后,特意留下來和我們代表團的同志合影留念。周總理鼓勵我們說:“你們辛苦了,做出了很大貢獻。”周總理那慈祥的面孔,爽朗的笑聲清晰地銘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如今,我們不僅可以成功地發射各種人造衛星,而且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特別是一九八六年實用通信衛星發射定點的成功,標志著我國航天技術有了新的飛躍。每當看到我國航天事業的光輝成就,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難忘的“五一”之夜,想起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我們的關懷和教誨,于是,一種獻身航天事業、立志振興中華的激情便油然而生……(光明網記者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