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澠池縣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立碑儀式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倪喜軍公布了一份由其繪制的4500年前的曙猿復原圖。據悉,這是世界上第二幅、國內首幅曙猿復原圖,也是世界首幅由古人類學家繪制的曙猿復原圖。
曙猿屬類人猿亞種,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類人猿猿種和最小的靈長類動物,距今約4500萬年。這一猿種化石最早由古人類學家林一璞在江蘇溧陽市發現,比此前在北非法尤姆發現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還早約1000萬年。截至目前,全國發現曙猿化石的地方僅有五處。其中,河南澠池縣的上河曙猿化石遺址尤以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數量眾多而著稱。
鑒于曙猿作為人類遠祖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意義,中外許多古人類學家對曙猿研究頗為關注。倪喜軍便是其中的一位。19日,倪喜軍在河南澠池縣上河曙猿化石遺址參加活動期間,應邀展示了曙猿復原圖。
復原圖中,體型稍大的一只曙猿拖著長長的尾巴,背著一只幼猿爬在樹干上,瞪大雙眼,露出尖銳的牙齒,正在用手捕食一只螳螂。有趣的是,與比例上看,成年曙猿體型僅比螳螂略大一些。
倪喜軍解釋說,整幅圖都是參照對曙猿化石的研究而來,一是曙猿個頭不大,一般只有100克到200克,首次在國際上公布時,有學者竟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一只“刺猬”而不是猿類;二是曙猿手抓螳螂,說明它們是吃昆蟲的,同時手比較靈活;三是圖中曙猿嘴巴短,腦袋大,這是智力發達的一個表現;四是幼猿爬在母猿背上,表明它們具有人類的社會性特點。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官方微信(kjcxl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