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3日,“和平號”第五個實驗艙——“自然艙”發射入軌,并在3天后與“和平號”順利對接,組裝工作全部完成。完整的和平號空間站全長達87米,質量達到了123000千克,有效容積是470立方米。

“和平號”太空站是1986年2月20日升空的,它是集前蘇聯第一代、第二代太空站的經驗建造的第三代太空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多艙太空站。它由工作艙、過渡艙、非密封艙三個部分組成,有6個對接口,除了有量子1號、量子2號、晶體號、光譜號、對接艙、自然艙等專業實驗艙與其對接之外,還可作為聯盟號載人飛船和其它專業艙停靠的太空基地。

自誕生之日起,“和平號”共在軌道上運行了15年。先后有28個長期考察組和16個短期考察組在上面從事考察活動,12個國家的135名宇航員在空間站上工作。“和平號”因此成為了成為了實際上的國際空間站。

在此期間,宇航員在空間站上進行了大量生命科學實驗、空間材料學和醫學實驗,取得極為寶貴的成果和數據,還拍攝了許多恒星、行星的照片,進行了基本粒子和宇宙射線的探測,大大擴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探索了從太空預報地震,火山爆發、水災及其它自然災害的可能性。

雖然由于部件老化且缺乏維修經費,“和平號”最終于2001年3月23日墜入地球大氣層,碎片落入了南太平洋海域,但是人們通過在“和平號”計劃中所掌握的太空艙建造、發射、對接技術、載人航天及太空行走等技術、以及航天醫學、生物工程學、天文學等方面的知識都正在或將在國際空間站計劃及未來的太空城和月球、火星基地規劃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96年4月23日 “自然艙”發射

圖文簡介

1996年4月23日,“和平號”第五個實驗艙——“自然艙”發射入軌,并在3天后與“和平號”順利對接,組裝工作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