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21日,在上海瑞金醫院張世澤醫師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一例原位心臟移植手術,病人在手術后存活了109天。

這次張世澤醫師所完成的原位心臟移植手術,就是把患者的心臟摘除,將心臟供體移植于患者心臟的原位,這樣健康的心臟就可以代替患病的心臟在患者體內跳動,手術過后再通過免疫抑制治療,最大可能地克服感染和排斥反應,恢復期過后,患者便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其實早在20世紀初期,醫學科學家就開始了對心臟移植的研究,1967年12月,在開普敦實施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例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手術,雖然患者因肺部感染在接受手術后僅僅存活了18天,但是這次手術卻翻開了人類心臟移植的新篇章。

隨后,全世界各個國家、地區都開始了對心臟移植的研究。但是由于排斥反應和感染,患者大都沒有很長的存活時間,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全世界對心臟移植的研究進入了低潮期。

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之后,由于環孢素的誕生,為心臟移植術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同時由于心肌保護技術的改進,外科技術的提高,心臟移植術也日趨完善。至今為止,已經實施了大量的心、肺、心肺聯合移植手術,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為終末期心肺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一個有效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的治療方法。

至今為止,心臟移植手術在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困難,成為了一種常規的手術技術,而且由于病人術后存活率也在不斷的提高,心臟移植已逐漸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所接受。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78年4月21日 我國第一例原位心臟移植

圖文簡介

1978年4月21日,在上海瑞金醫院張世澤醫師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一例原位心臟移植手術,病人在手術后存活了10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