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到歷史書上的一行字:“我國古代有四大發明?!蹦闶欠褚庾R到,單單這一行白紙黑字,就與四大發明中的兩項直接相關:其一,為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發明于隋唐(868年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活字印刷術則發明于北宋,發明者為平民畢昇。其二,就是造紙術。

評價蔡倫發明的造紙術,用彪炳青史、功在千秋也絲毫不為過?! 逗鬂h書蔡倫傳》有這樣一段話:“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V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p>

因為,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古人書寫所用材料或為竹簡,或為縑帛(也稱為帛書,或繒書)。

蔡倫造紙(網絡圖)

眾所周知,竹簡笨重異常,到底有多笨重,可舉一例:《史記》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年將五旬的始皇帝依然精力旺盛,“日理萬機”,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處理,每天竟“以衡石量書”——即每天都要批閱文書120斤(打底相當于現在的60多斤)!這在今人看起來絕對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那么這60多斤的竹簡文書到底上面有多少字呢?據考證,秦代的文書,多以中長度的竹簡抄寫。每枚竹簡大約能抄寫30個字左右,60斤竹簡,大約可以承載3-5萬字。

現代人每天在碎片時間中利用報紙、電視、移動終端,每天瀏覽的字數就能輕輕松松達到幾萬,因此,我們不禁同情秦始皇的辛苦。想來如今我們拿上KINDLE或手機就能輕松隨身攜帶一本數十萬字的書籍去旅行,秦漢時期的人們大概只能用車載了。從這點上看,我們確實應該感謝輕薄書寫載體的發明。

秦始皇批閱奏折(網絡圖)

談到輕薄,縑帛可當此任。秦漢時期,紡織工業開始發展,勞動人民生產出了細薄的絲絹,絲絹質地柔軟、書寫方便、輕便易折疊、便于保存。因而,代替了笨重量多、不便攜帶的簡牘,成為大多數宮廷文書、官方文書的書寫載體。因為古代縑帛檔案、書畫,在左右或上下有木軸,閱后沿木軸卷起來保存,所以檔案、圖書、字畫都以“卷”作為計算單位,這一說法一直沿用至今。但縑帛也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點,那就是:太貴!

別說普通百姓,即使是皇親貴族,在使用縑帛書寫時,也會絞盡腦汁,利用每寸空間。1973 年底,在長沙馬王堆3 號漢墓出土了28 種帛書,總字數約12萬多字。其中有些是好幾種著作寫在一塊帛上,例如《老子》甲本后、乙本前各附有其他4種著作。 馬王堆漢墓的主人貴為一國丞相(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尚且如此,可以想見,普通百姓更沒有機會用到這樣“奢侈”的書寫材料了。

 

長沙馬王堆出圖的帛書《周易》(山東博物館)

正是因為書寫材料的限制,一般平民很少有機會接觸書籍、文獻等文字材料,這也嚴重阻礙了文化的發展。

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完全改變了這種狀況。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公元105年,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后漢書》中記載:“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彼笇Чそ硞儼褬淦?、破麻布、舊漁網等切碎剪斷,放在大水池中浸泡數日。讓其腐爛只剩纖維。經過搗爛攪拌,成為漿狀物。最后將漿狀物放在竹篾上晾曬,待其干燥后揭下來就變成了紙。

蔡倫把造紙的經驗總結后寫成奏折,連同制出的紙張一并呈獻給當時的皇帝漢和帝,和帝龍顏大悅,敕命使用并推廣。隨著新造紙方法的推廣和傳播,人們感謝蔡倫的功績,將用這種新造紙法制作出來的紙稱作“蔡侯紙”。

蔡倫造紙流程圖(網絡圖)

時至今日,在韶關市始興縣極少數的幾個小山村里,仍保存著這種既古又土的”古代皇家造紙法”。由于使用竹子作原料,生產過程純天然無污染,當地人喜歡用它來包裹煙絲,吸一口竟有竹子的淡淡清香。

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在當時確屬革命性的進步。貞觀十九年(645年,“蔡侯紙”被發明后500多年),玄奘法師從印度回到長安,當時帶回的經書,材料都是貝多羅葉子(多羅樹樹樹葉呈扇狀,葉面平滑堅實,人稱貝葉或貝多羅葉,可書寫經文。印度最古老的佛經即刻寫于貝多羅樹的葉片上后集結成冊,稱為貝葉經)所以,影視劇《西游記》中唐僧師徒背回好多本紙質佛經,并在浸濕后放在石頭上晾曬,確屬史實錯誤。公元9~10世紀,中國的造紙術,與絲綢、瓷器一起,沿絲綢之路進入印度,印度才有了用紙印刷的佛教經卷。

直到8世紀,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世界還在使用紙莎草紙?!吧菁垺辈⒉皇乾F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于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制作過程復雜。蔡倫發明造紙術后的幾個世紀中,中國向亞洲其他國家出口紙張但對造紙工藝嚴格保密。公元751年,一些中國的造紙工匠被阿拉伯人俘獲。不久,造紙業便在阿拉伯世界興起,至此,阿拉伯人掌握了造紙術。

歐洲人更晚,直至12世紀,才從阿拉伯人那里學會了造紙術,舍棄了一直使用的羊皮紙。

由此,蔡倫的造紙術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時至今日,現代造紙技術日新月異,機器代替了人工,各類專有用途的紙張層出不窮,但造紙的基本原理、工序和所使用的原材料卻與蔡倫在1900年前的造紙術基本相似。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蔡侯紙”:造紙有術

圖文簡介

當我們看到歷史書上的一行字:“我國古代有四大發明。”你是否意識到,單單這一行白紙黑字,就與四大發明中的兩項直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