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29日,英法兩國在倫敦簽署協議,決定合作研制超聲速客機。作為超級航空工業強國之一的蘇聯也不甘落后。1963年7月,蘇聯航空工業部下達了研制超聲速客機的指令,由擅長大型客機設計的圖波列夫設計局擔綱研制任務,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中央航空動力研究院一同參與飛機設計,新機型編號定為圖-144。
1968年12月31日,圖-144的首架原型機試飛。兩個月后,協和號客機首飛。1969年6月,圖-144在11000米高度首次突破音障,并于次年5月26日在16300米高度飛出2.0馬赫的時速,不到一個月后又提高至2.3馬赫。此后,它開始試飛國外航線,往返于莫斯科與多個東歐國家首都之間,并在1971年5月底亮相當年的巴黎航展。
1975年12月26日,圖-144開始執飛莫斯科-阿拉木圖的貨運航線。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超音速定期航班,比“協和”正式運營提早了近一個月。
不過,在墜機、故障以及經濟性等各種問題困擾下,1982年蘇聯下令停產圖-144,次年又決定終止該項目,現存飛機只留作科研用途。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