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我國第一架成功研制的小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

我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又稱103型數字電子計算機,該機是基本按照前蘇聯提供的M-3小型數字電子計算機的圖紙資料制成的。103型計算機的試制工作于1958年5月底基本完成,6月初機器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完成機房安裝。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國的計算技術雖然只比日本晚一兩年,但畢竟距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已經晚了十年。當時大家一致的意見是:先學習掌握蘇聯已有的技術,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我國的具體條件,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即“先仿制后創新,仿制為了創新”。

1956年,我國派出赴蘇聯計算技術考察團,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考察團分別對莫斯科、列寧格勒兩地的計算技術的科研、生產與教育進行了考察,并重點對M-20計算機進行了學習。

1956年7月31日,103型計算機“表演”運行了一個4條指令的程序。運行4條指令的程序雖無實用價值,但全機確實是體現了一臺計算機的一切要素而運轉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標志著我國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它適應了建國初期國防尖端科技事業的需求。

 

 

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架小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制成功

圖文簡介

我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又稱103型數字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30次。它的成功填補了我國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