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制成第一支碳絲白熾燈。這支燈通電后發出光亮,并連續亮了40個小時。從此人類迎來了光輝奪目的電燈照明新時代。

1878年9月,愛迪生開始研究電燈,他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進行試驗,最后選取了碳化棉線作燈絲,把它放入玻璃球內,再將球內抽成真空。結果,碳化棉燈絲發出的光明亮而穩定,連續用了40個小時之后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愛迪生還為此獲得了專利。

1880年1月27日,愛迪生在美國獲得了他白熾燈發明專利,專利號223898(網絡圖)

事實上,關于誰是白熾燈的發明者,一直存在爭議。美國通常歸功于愛迪生,英國則歸功于斯旺。早在1860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斯旺發明了半真空碳絲電燈,但實用性不大,也沒有量產。1878年,真空泵的出現,使斯旺有條件再度開展對白熾燈的研究。1878年12月18日,斯旺試制成功了第一只白熾電泡并于當年取得專利。此后,他還曾給愛迪生的發明研究以直接的幫助。

約瑟夫·斯旺(網絡圖)

由于專利方面的爭議,1883年,斯旺與愛迪生一起成立了Ediswan電燈公司。斯旺、愛迪生及其他科學家都在繼續努力改進和完善白熾燈的性能。1908年,現代的鎢絲白熾燈由美國發明家庫利奇試制成功。

進入21世紀,白熾燈因耗電量大,壽命短,已逐漸被一些綠色光源所代替。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879年10月21日,愛迪生制成第一支碳絲白熾燈

圖文簡介

從此人類迎來了電燈照明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