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董兆乾(左一)、張青松(左三)隨澳大利亞南極局官員出發前往南極大陸前合影。

 

南極大陸是指南極洲除周圍島嶼以外的陸地,是世界上發現最晚的大陸,它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驚人的冰雪所覆蓋,素有“白色大陸”之稱。要到南極,必須面臨以下困難:這里有時速達300千米的寒風,低溫甚至可以達到零下50攝氏度,浩瀚海洋中存在巨大生物,冰山阻撓并毀壞著裝備,這里的海岸沒有天然港口,有的只是長時間冰凍的寂靜。

1980年1月上旬,中國兩名科學家被派往澳大利亞南極凱西站度夏考察,他們是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實習員董兆乾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青松。當時幾個世界大國都已登上南極大陸,并建立了自己的科考站,而對于中國科學家而言南極完全是一個空白:沒有衛星云圖、沒有固定補給點、沒有科考站。張青松等人訪問了美國的麥克默多站、新西蘭的斯科特站和法國的迪蒙·迪維爾站。在凱西站,他們進行了綜合考察,采集了南極樣品,拍攝了大量照片。

1月12日,張青松、董兆乾首次登上了南極大陸,這標志著我國極地考察事業的起步。

張青松等中國科學工作者先后建立了“中山站”和“長城站”兩座考察站。后來,2009年1月27日,我國科學人員建成了第三個也是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昆侖站”。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80年1月12日 我國科學工作者首次登陸南極

圖文簡介

1月12日,張青松、董兆乾首次登上了南極大陸,這標志著我國極地考察事業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