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合成過程示意圖(網絡圖)
1978 年9月6日,美國的基因工程技術公司( Genetech )公司宣布,通過在細菌體內植入胰島素基因,人類從此不再需要從豬、牛等動物體內獲取胰島素了。這不但開啟了生物工程藥物時代的新紀元,也是世界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1921年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貝斯特首先發(fā)現了胰島素。1922年,胰島素開始用于臨床,使過去屬于不治之癥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但這種“第一代胰島素”都是從動物身上提取的。在所有動物的胰島素中,豬的與人的胰島素結構最為相似,僅有一個氨基酸不同。就是這很小的區(qū)別,讓動物胰島素極易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導致過敏反應,并且降糖效果不穩(wěn)定。所以,盡管動物胰島素拯救了無數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人們依然在探索更好的胰島素制劑。
1976年4月7日,27歲的羅伯特·斯萬森與加州大學的生化學家、DNA重組領域的奠基人、1976年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赫伯·玻伊爾(Herbert Boyer)教授創(chuàng)建了基因工程技術公司,成為現代基因科技產業(yè)的鼻祖。這家年輕的公司于次年,即1977年,通過微生物(大腸桿菌)首次制造出人體蛋白(生長激素抑制素)。
1978年9月6日,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科學家合成人工胰島素成功。1982 年,美國 FDA 核準通過了通過基因工程方式合成的胰島素,人胰島素從此進入了市場。
與動物胰島素相比,人胰島素較少發(fā)生過敏反應或者胰島素抵抗,所以皮下脂肪萎縮的現象也隨之減少;由于人胰島素抗體少,所以注射量比動物胰島素平均減少30%;人胰島素的穩(wěn)定性高于動物胰島素,常溫25℃左右常溫可保存人胰島素4周。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里程碑原創(chuàng)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