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14日,美國俄勒岡地區靈長類動物園研究中心科學家宣布,已克隆出了第一只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猴子。
這只名叫泰特拉(Tetra)的短尾猴,是科學家用有別于克隆羊多莉的方法制造出來的。多莉是用細胞核轉移技術克隆出來的,該方法將一個成熟細胞的細胞核和一個未受精卵結合進行克隆。而泰特拉則是用胚胎分裂術克隆出來的。它是由一只健康的母猴的胚胎分裂成4部分克隆的。這種方法曾用于克隆牛,但第一次用于克隆猴子。
研究小組領頭人沙烏科萊特·米塔利波夫稱,他相信這項新技術不久后將能夠運用于人類。盡管如此,美聯社報道說,這項新的研究成果可能無法在短期為人類醫療作出貢獻。由于從培育的人類胚胎中提取干細胞后,胚胎需要被銷毀,由此引發了道德方面的爭議,這也是研究人員遭遇的主要障礙之一。
另外一個問題在于,培育胚胎并提取干細胞的效率非常低。為了提取兩批胚胎干細胞,研究人員各使用了150個胚胎。如果希望這項技術運用于人類,要使用這么多胚胎可能性非常小。
在物種分類上,猴子與人類同屬靈長類。此前,克隆界一直認為,克隆靈長類動物胚胎干細胞在技術上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障礙。米塔利波夫成功打破這項障礙,將使克隆人類胚胎成為可能。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