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細心觀察生活的人,一定會發現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胳膊上都有一塊小疤痕,這是接種牛痘留下的印記。接種牛痘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一種非常可怕的傳染病——天花。也許你只是對這種瘟疫有過耳聞,并不知道它具體的威力,那么下面這組數字一定會讓你不寒而栗:據不完全統計,天花曾至少造成1億人死亡,另外有2億人因此失明或留下終生疤痕。我們生活中所說的麻子臉,就是受天花迫害。歷史學家甚至稱其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

但是,為了防止人類得天花,為什么要接種牛痘呢?事實上,牛痘并不是藥劑,而是一種病毒。原來牛痘病毒是一種可引起牛產生輕微牛痘病灶的病毒。人若感染該病毒,只會產生輕微不適,并產生抗牛痘病毒的抵抗力。由于牛痘病毒與引起人類天花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質,人接種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時獲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眾所周知,牛痘苗是由英國醫生琴納在18世紀末所研發出來的,但是天花在古埃及時代就已經存在,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為是天花皮疹的跡象。要知道,從公元前1156年到琴納發明牛痘接種的1796年,這期間將近3000年,在這樣漫長的歲月里,人類是如何跟這場“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謀殺”做斗爭呢?悲哀地說,一直到16世紀,人類都對這個惡魔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犯病的人們受天花的摧殘肆虐而無能為力。后來,站出來將這個惡魔擒拿的正是我們的祖先。

一般來說,人們認為天花是在漢朝時,由征戰時所俘獲的俘虜所傳入中國。所以,又稱這種病為虜瘡。根據葛洪《肘后救卒方》中記載,天花是“建武中于南陽擊虜所得,乃乎為虜瘡”。但有的學者不認同這種說法,指出葛洪《肘后救卒方》中的“南陽”是筆誤。它實際上所指的應該是中國南疆的交趾,南疆正是漢武帝劉秀所派大將馬援征戰的地方。在《肘后救卒方》里,還記載了關于天花的描述,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種疾病的危害:“比歲有病時行,乃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創,皆載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者,瘡癜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

天花病毒

在漢朝,天花并沒有過于肆虐,直到唐宋時期,中國的天花發病人數才開始成幾何倍增多。15世紀之后,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快速,交通的便利造成了人員頻繁的往來,天花開始在中國廣泛流行。

明代醫學家萬全在《痘疹世醫心法》中記載:“嘉靖甲午年(1534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這里所說的痘毒指的就是天花。北宋之初,天花就開始以痘瘡為名,也稱為痘毒。可以看出來,當時天花已經非常泛濫,幾成災難,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抗擊天花成了當代醫者和統治者刻不容緩的使命。清代的《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記載說:“聞種痘法起于明朝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由此蔓延天下。”從時間上來看,正好契合。

人們當時對抗這個惡魔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或者說是“以毒攻毒”,也就是給尚未感染天花的人接種天花的病毒,讓其犯病。聽起來,這似乎很不合理,甚至還有些恐怖,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天花雖然是難以對付的頑疾,但是一個人一生只患一次,天花患者治愈之后,除了擔心臉上影響審美的麻子,再也不用擔心會患上天花了。人們就利用這一點,用患天花病人的痘痂,讓健康的人感染,后者就會感染天花的某些輕微癥狀,但從此永遠也不會患上天花了,這個過程叫“種痘”。接種的疫苗就稱為人痘,這種方法就稱為人痘接種法。

一開始,人們都是利用痘漿進行接種,后來因為痘漿毒性過大,轉而使用痘痂。古人把這種病人身上自然發出的天花的痂成為時苗。但是,時苗的毒性仍然非常大,經常會有接種者感染了天花而無法治愈的情況發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古代的醫者們開始將時苗進行養苗和選煉等過程,將其打造成為熟苗。使用熟苗接種,危險性大大降低。清代的《種痘心法》中說:“其苗傳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煉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而無害也。”這種對人痘苗的選育方法,與今天用于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定向減毒選育、使菌株毒性汰盡、抗原性獨存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這說明,我國在古代就已經掌握了培育疫苗的科學方法。

人痘接種的方法可分為四種,分別是痘衣法、痘漿法、旱苗法、水苗法。痘衣法很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取天花患兒貼身內衣,給未出痘的小兒穿幾天,以達種痘之目的。此法的安全性高,但成功率低。另外三種方法,大同小異,皆是將天花患者的痘漿或者痘痂放置被接種者的鼻腔。三種方法接種的成功率依次增高,而危險性卻依次降低。所以,水苗法是當時接種的最高境界。

但是仍然有許多假說,認為中國人痘接種遠早于宋代。

其中,董玉山在《牛痘新書》中有記載:“考世上無種痘,諸經唐開元間,江南趙氏,始傳鼻苗種痘之法。”

另外一個證據是唐代醫書《千金要方》中介紹:“治小兒疣目方:以針及小刀子決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瘡人瘡中汁黃膿傅之”

甚至,民間還流傳著有關痘神的傳說。根據《三教九流搜神大全》記載,中國的痘神姓張名健,是唐代武則天時代的一位官員。

人痘接種法在人類對抗天花的歷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就曾旁觀者清地客觀贊揚人痘接種:“我聽說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樣的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人痘接種法:對抗天花第一炮

圖文簡介

在漢朝,天花并沒有過于肆虐,直到唐宋時期,中國的天花發病人數才開始成幾何倍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