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萌珠”誕生記 1988年,龍年。這一年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誕生了一個不尋常的龍的傳人――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但是也有6%到8%的育齡父母患有不孕不育癥,其中平均每10個不孕不育患者就有一到兩個需通過試管嬰兒助孕才能達到懷孕的目的。在我國,需要輔助生殖助孕的育齡婦女大約有300萬左右。對她們來說,能夠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是畢生的心愿。試管嬰兒的誕生讓無數無法正常生育的父母看到了希望,也為國人的健康生殖開啟了新的途徑。

    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出生時的情景

她來到人間的第一聲啼哭不僅表明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還表明了中國現代醫學技術完成了一次重大突破。從1978年世界首例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在英國問世,新中國科研人員白手起家,在經歷了十年浩劫之后,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只不過用了10年。創造這個成績的是被譽為“試管嬰兒之母”的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婦產科教授張麗珠和她的同行們。

一個不尋常的龍的傳人

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將受精卵長成的胚胎植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北京醫科大學從1984年組建生殖工程研究組開始試管嬰兒研究到臨床妊娠成功,張麗珠和她的同事們不知多少次重復著誘發超排卵、監測卵泡發育、及時取卵、精子獲能、人工受精、體外培養、胚胎移植等試驗步驟。從取卵到十月分娩,任何意外都會前功盡棄,高精尖的試管嬰兒技術,使很多國內外學者和渴望做父母的人們敗下陣來。而甘肅禮縣鹽關鎮小學教師鄭桂珍是第一位幸運者。

    張麗珠(右)抱著鄭萌珠

1988年3月10日8時56分,當剖腹產主刀張麗珠教授手托嬰兒頭、從宮腔內取出嬰兒時,“哇——哇——”,一陣清脆的嬰兒啼哭聲把醫護人員震得心花怒放。她們看著辛苦了近一年的張教授把這個得之不易的嬰兒抱在懷里,不禁發出一陣陣驚嘆。

張教授小心翼翼地把這個體重3900克、身長52厘米的漂亮小天使遞給守候在一旁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把這個嬰兒包裹起來,抱到了產婦身邊。鄭桂珍這個因輸卵管阻塞20年未孕的婦女,終于在39歲時圓了做母親的夢。望著用藍花被單、粉花小被包著的親生骨肉,淚眼中她恍惚在夢中。按照家鄉習俗,她給女兒起了兩個名字,大名叫鄭萌珠,萌是萌芽、開始的意思,隱喻她是新中國第一個試管嬰兒,珠是希望她像珍珠那樣閃閃發光。小名叫雍龍,因為她生在龍年。

    2008年2月25日,“首例試管嬰兒誕生20周年慶?;顒印鄙?,鄭萌珠懷抱一名4個月大的試管嬰兒。

260多個日夜的心血

1987年5月,甘肅禮縣鹽關鎮的鄭桂珍老師抱著一線希望趕到京城,希望這千里奔波使她做母親的愿望得以實現。病史表明,她不育已20年。

經張麗珠教授檢查,她被確診為可能由結核引起的雙側輸卵管不通,這意味著她將不可能懷孕。這樣的病人張麗珠接待了很多。一般地說,在世界范圍內,不孕夫婦占10%左右,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婦女雙側輸卵管不通。此刻鄭老師的愁容已和很多不孕婦女痛苦、渴望面容的疊印,讓張麗珠不禁萌生了把自己從1984年就開始的試管嬰兒的研究工作用于臨床的強烈愿望。

    第一代試管嬰兒通過促排將女方細胞取出,同時取男方精液,在實驗室環境下讓精卵自然結合,不采取干預措施。

1987年6月24日,大陸第一個試管嬰兒的培育工作開始進行。張教授首先通過手術吸取卵泡,獲得4個成熟卵子,然后取這位婦女丈夫的精液經過兩次清洗,加入培養液。待最活躍精子上游獲得穿透卵子能力時,也正值卵子培養5個小時進行受精。

6月25日,經過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受精卵的雄原核與雌原核了,這表明體外受精成功。醫生們將已經受精的4個卵分別放入生長液中繼續培養。

6月26日,受精卵分裂為3至4個細胞,有的已分裂為4至5個細胞。張教授親自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將受精卵通過宮頸重新植入鄭老師子宮內。

7月6日,鄭老師經過化驗,被確定為早孕。

7月10日,鄭老師已出現早孕反應。

8月3日,B超檢查能看到胎兒心臟搏動,生命過程已經開始,這說明臨床妊娠成功了。

    第二代試管嬰兒相比前一代區別在于通過卵胞漿單精子注射技術(ICSI),將單個精子注射進女性細胞胞漿使之結合。

醫生們對嬰兒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心血。為了使她能順利降臨人間,醫院特地為她的母親開設了專門病床,每天有醫生為尚在母腹中的胎兒做檢查,并指導鄭老師飲食、休息、活動。9月1日已可以見到胎兒四肢活動,以后一系列B超檢查都表現出胎兒生長發育正常。

待到這個7斤8兩重的漂亮女嬰呱呱墜地,所有醫務人員都激動不已。因為她不僅是父母的結晶,也是醫生們精心工作的結果。嬰兒那粉團團的身體,孕涵著醫生們260多個日日夜夜的心血。

中國試管技術走向世界前列

1988年是大陸試管嬰兒的發端,也是一個爆發期。這一年國內第二例試管嬰兒5月27日也在北醫三院出生。6月5日和6月7日,在湖南湘雅醫院也誕生了一女一男兩個試管嬰兒。從這以后我國的試管嬰兒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成功率已從初期的不足10%發展到接近50%,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試管嬰兒在世界的比重正在快速增加,而且趨勢越來越明顯。

    第三代試管嬰兒最大的特色在于采用了移植前基因診斷技術( PGD),抽取囊胚中一個細胞進行基因檢查,以規避由于準父母染色體數目、結構異常造成誕下不健康寶寶的風險。

據衛生部統計,從1988年到2004年,中國大陸約有1萬多例試管嬰兒出生。而時至今日,中國每年試管嬰兒治療數量超過20萬,成為世界第一治療大國。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專家介紹,目前的試管嬰兒技術和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了天壤之別。在取卵體外授精、單精子注射等方法的基礎上,試管嬰兒手術的輔助技術近10年也有了很大發展。既可以“凍融胚胎”還可以“三凍(凍精子、凍卵、凍胚)”?!艾F在抽取卵泡液手術已不用開刀。從1989年開始,B超下陰道一根針的方法取卵成為常規?!?/p>

    西部首例基因芯片試管嬰兒誕生,龍鳳胎發育正常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表示,北醫三院的試管嬰兒技術越來越成熟,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衍伸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國內領先水平,治療費用總體較低,一個治療周期3萬元左右,平均成功概率40%左右。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萌珠”誕生記

圖文簡介

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萌珠”誕生記 1988年,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