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8日,我國首批冷凍保存試管小鼠在內(nèi)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出生。這項成果在當時中國小鼠體外受精卵的冷凍保存研究方面尚屬首次。
這次的研究是將昆明品系小鼠的卵子和精子在體外條件下受精,經(jīng)過體外培養(yǎng)成為桑椹胚之后,通過冷凍保存技術將胚胎保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環(huán)境中,之后將其解凍并移植給受體母鼠,使母鼠能夠受胎并正常分娩。
在這個過程中,冷凍小鼠體外受精胚達到了上千枚,解凍后存活率為80%,發(fā)育率達到50%。最終將46枚解凍胚移植給了3只受體鼠,其中一只受胎,順利產(chǎn)下了3只仔鼠。
由于小鼠是哺乳動物的代表,而且繁殖能力強,飼養(yǎng)管理方便,費用低,是極好的科學研究材料。因此,小鼠成為了一個理想的哺乳類實驗動物,對試管小鼠的培育也成為了培育其他試管動物的先行者。
此次,關于冷凍保存試管小鼠胚胎的研究,為通過體外受精卵冷凍保存技術建立小鼠胚胎保存庫、保存小鼠品種資源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更為實驗動物和家畜卵子的體外受精、體外培養(yǎng)和冷凍保存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jù),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實際意義。
在這個基礎上,甚至還可以建立起良種家畜和瀕危動物的胚胎庫,加快家畜育種進程、保存瀕危家畜的基因,簡化了引種過程,并進行快速、廉價的國內(nèi)外胚胎運輸,使家畜的遺傳資源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轉(zhuǎn)移成為了可能。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這項技術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成熟的保存生育功能的方法。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里程碑”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90年4月18日 我國首批冷凍保存試管小鼠誕生
圖文簡介
1990年4月18日,我國首批冷凍保存試管小鼠在內(nèi)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出生。這項成果在當時中國小鼠體外受精卵的冷凍保存研究方面尚屬首次。
- 來源: 科普信息化建設3
- 上傳時間: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