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主要體現在結構牢固、能抗風、能防雷、能抗震、能防火等方面。建筑物為人類擋風遮雨,住在其中,人們會感到安全舒適。此外,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生活需要,建筑還能夠提供防核輻射、防電磁波等技術支持。

 

建筑物的防火與抗震

 

火災一般都是人為引起的災害,火災的發生幾率要比發生其他自然災害高得多。因此,在造房子以前,需要進行專門的消防安全設計,應規定該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對建筑物的結構設計及建筑材料等的燃燒性能和耐燃度要有一個準確評估,并建立相應的安全制度和嚴格的規定。另外,在建筑物內部應設計、自動噴淋系統和安裝警報裝置,這些安全警報裝置的末端就裝在各個使用空間內,方便發生火災時,及時實施自救和求援。建筑物墻上紅色消防栓和滅火器則是常規的設置,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質環境,人們對建筑物規定了不同的抗震等級和要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建筑物抗震設防烈度是8度,可抗6級地震。提高抗震等級則需要加大建筑物的柱梁的尺寸,增加柱梁的數量。要想做到這一點,既要增加混凝土的強度,也要選用更粗的鋼筋,鋼筋的數量也得增加。

 

英國風景建筑

 

建筑物也能“搬家”

 

這里所說的建筑物搬家,完全是有關高新科技產物的話題,理論上所有采用輕巧材料、結構的建筑物都是可以移動的。比如采用綁扎方式的竹構建筑,采用榫卯連接的木構建筑,采用螺栓連接的鋼結構建筑等,因為這些建筑拆卸比較容易,又不會對構件造成太大損壞,易址后也可以比較方便拼裝。制造可以移動的房子,其實也是建筑師們的夢想。

20世紀中葉開始,建筑師們受到航天技術發展的影響,很想造出“移動建筑” ,將這些建筑物運載到天涯海角,甚至到別的星球上去。人們還設想讓建筑物模仿動物裝上輪子,甚至本身成為一個可以滾動的大輪子,或可以漂浮在水上或用氣球吊在空中,可以自由移動。理論上,就算是幾千噸重的建筑同樣也可以搬家。不過這樣做的技術難度大,成本也高,移動的距離也有限。然而,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因為建設的需要,有些重要的歷史建筑必須搬家。這時,就需要采用一種相對有些難度的平移技術。因為這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歷史建筑的本來面貌,還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資金。

 

到處安營扎寨的房子

 

建筑與人的心理

 

古希臘的神廟,你站在它面前就會感覺自己很渺小,而哥特式教堂則非常高聳,有一種人與天對話的感覺……不同的建筑都有不同的特征,有些建筑你一看就覺得非常親切,讓人很容易接近。而有些建筑你一看就不想走進去,你之所以有這樣心理反應,是因為建筑及其所創造的環境,對人的心理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所有的建筑物都是根據人的功能需要而設計的。建筑的空間、比例、色彩、材料等,都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從而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大多建筑物都呈白色或各種色相的灰色,感覺比較平和,在周圍環境中不顯得突兀。而有特別色彩的建筑一般都有其特別的意義。如果建筑物空間非常小,人們就會覺得很壓抑,而相反空間開闊人就會覺得心胸敞亮。地下構筑物中,人們還會有不安的感覺,這些就是不同建筑空間給人帶來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建筑材料的應用也有這樣的心理作用,如果使用了原始粗質感的材料,就立馬擁有了傳統建筑的文化的意義。如果表面使用了高科技現代材料等,就能呈現出現代感。

 

上海·東方明珠塔

 

建筑是一門綜合藝術,比如形象、空間、尺度、色彩、比例等,讓人從視覺上感受到建筑的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建筑物:人類的安全屏障

圖文簡介

一般情況下,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主要體現在結構牢固、能抗風、能防雷、能抗震、能防火等方面。建筑物為人類擋風遮雨,住在其中,人們會感到安全舒適,建筑物主要是通過這些途徑來滿足人們安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