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色彩是人類通過眼、腦和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一種視覺效應。

    我們生活在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每天睜眼就能看到一個彩色的世界,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顏色都是從何而來的呢?也許你會問,光有顏色嗎?你還記得牛頓的那個三棱鏡實驗嗎?他成功的把陽光分解成了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那么自然界這些豐富多彩的顏色我們人眼又是如何感知的呢?

    當光線照射到物體時,通過人眼視網膜上細胞的幫助,視覺神經就會對其產生反應,即物體反射的光會作用于眼睛。不同顏色的光的波長不同,射到視網膜上后產生的神經沖動也就不同,當神經沖動傳輸到大腦后會被記錄下來,在對這些形形色色的神經沖動加以分析記憶后,腦海中就會呈現出這個五彩的世界。

    鑒于色彩充斥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如果可以研究清楚其作用就可以加以利用來造福人類。科學家對色彩和人的心理情緒進行研究發現,色彩的確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影響。

    首先談談代表著吉祥、喜慶、熱烈和奔放的紅。研究發現:紅光的照射會使人們的腦電波和皮膚電活動發生變化,造成的影響是人們的聽覺感受性下降,但是握力會增加。表現在生活上是:在紅光下,人們工作時反應速度會增快,但是工作效率會下降很多。

    黃色相對于紅色則更加顯眼,身為一種可見度高的色彩,它常被用于健康和安全設備以及各種危險信號中。黃色的店面設計,會讓你的店面在眾多的店面中特別顯眼。因為黃色是所有色相中最能“發光”的顏色。黃色的店面設計給人輕快,透明,輝煌,充滿希望的色彩印象。很多快餐店的設計裝潢以黃色為主,這不僅會讓店面在眾多店面中脫穎而出,還會因為這一透明而輝煌的色彩讓人心情愉悅、興奮,與此同時,食欲隨之增強。但在黃色的環境中,人們會感到時間漫長,所以進餐結束后人們便會選擇離去。“快餐”的寓意所在,看來,顏色的作用不容小覷。

    不同于紅色、黃色這些暖系色調,綠色代表清新、生機和希望,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嫩綠的葉,翠綠的草,這是自然的本色。疲憊了一天之后,你會發現在戶外稍微進行鍛煉會舒服很多。色彩心理學家指出,綠色環境能提高情緒、活力及愉悅感,身處短波長的顏色(如綠色和藍色)的環境中,人會產生平靜的感覺,而在長波長顏色(如紅色和黃色)的環境中,人則容易興奮和激動。綠色可以提高人的聽覺靈敏度,在綠色的環境下工作,能夠集中思考,工作效率也會因此提高,生氣盎然的綠色還會消除疲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精神病院里,要慎用綠色,尤其是深綠,這容易引起精神病人的幻覺和妄想。

    為什么顏色會對人們的情緒產生影響?學者分析,這可能得追溯到人類的緩慢的進化過程中,是人類長期生活實踐的結果。對原始人類來說,綠色的環境意味著不用擔心食物和水源,可以繼續生存。慢慢地,對綠色的積極感覺烙印在人類大腦中停留至今。而每當凌晨之時,人們蜷縮在陰冷的山洞里,最期盼的無非是紅日的升起——那個能帶來溫暖的太陽。時間一長,人們看到紅色就會產生一種暖融融的條件反射。而見識過冬天那冰冷的蔚藍色的海洋之后,會對藍色產生一種冷的感覺。這不意外,在動物界也有這一現象:看到紅色,小動物也會變得格外興奮。因為在進化過程中,它們知道當果子還是綠色的時候,又酸又澀,只有當它漸漸變成紅色,才能食用。

    當然,除此之外,習俗和傳統等也是顏色影響人們情緒的因素。在中國歷史上的清代,明黃色是帝權的象征,只有皇室人員才有資格穿戴,于是,黃色就慢慢在中國成為高貴的代表色。與此類似的還有紅色,古人認為紅色有辟邪的功能,許多宮殿和廟宇的墻壁因此被刷成紅色的,官員的衣物和住宅也多以大紅為主,即所謂“朱門”和“朱衣”。

    通過視神經,色彩被傳遞給大腦,如果身處怡情的色彩環境下,人不僅身心舒適,智力、創造力等也會隨之增加,反之,若長期處于讓人心情壓抑的色彩中,則會影響腦神經細胞的發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學會適當地使用色彩,讓我們的心情更舒適,思維更敏銳。

    我們的世界因色彩而美麗,我們的視界因色彩而豐富!另外需要補充的一點是,色盲或色弱是對某些可見光感知不到或感知不全的一種現象,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與色彩本身無關。

    作者:張連敏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視覺效應 世界因色彩而美好

圖文簡介

不同顏色的光的波長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