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話在嘴邊卻突然忘記了自己要說什么,這就是所謂的TOT現象。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是美國心理學之父,也是提出TOT現象的第一人。2006年,詹姆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排名第第62位。

有首歌叫做《愛在心口難開》(《More Than I Can Say》)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一種暗戀情懷,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一種更常見的現象:話在嘴邊口難開,“就是那啥啥......”“我說的是那個,就是那個嘛,叫什么來著?”這種情況你是否遇到過?突然地,明明腦子很清楚是什么,或是人名,或是地點,或是一件事情,都已經真真切切地知道它是什么,但就是話到嘴邊,說不出來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就是所謂的TOT(top of the tongue)現象,表現就是,記憶雖然回憶起來了,甚至細節也完整,但就是無法轉為確切詞語表達出來,是一種未成功提取記憶的現象。不少人擔心,TOT是病嗎?又和什么有關系呢?其實,無論年齡大小、學歷高低,都會出現TOT現象,甚至無關乎性別,所以偶爾的幾次,你可以完全忽視他,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什么大影響,但是,當它頻頻出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時候,你就要注意了,這是一種病態的表現,需要咨詢醫生及時治療。據稱,幼時的學習障礙、腦損傷都有可能引起這一現象,某些失語癥和奧爾茨海默癥也可能導致TOT現象的發生。

除此之外,情緒也是一個影響因素,感受過TOT的人肯定都有同感,越著急越想不起來,越想不起來越著急,如果你不去糾結這個問題了,過一會,說不定它就不跟你玩藏貓貓,自動冒出來了,TOT現象發生時,消極的情緒會抑制甚至阻礙回憶的進行,所以,即使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面試,或者去赴約,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至少能減少TOT的發生,如果不幸發生的話,也沒有關系,誰沒個記性差的時候,一笑了之。

另外,使用雙語的同學們也需要注意了,雙語可能會增加這一現象發生的概率。因為當你開始搜索你想表達的詞匯時,雙語會在你記憶中搗鬼,對同一事物,你可能會在兩種不同形式的表達傾向中難以抉擇,當然,如果你想表述的是一個專有名詞(例如太陽、月亮、星星之類的)就沒關系了。

因此,TOT現象說復雜點,是“一種提取記憶失敗的現象,表現為記憶已經逼近被完全回憶,卻無法轉化成為確切的詞語表達出來。說白了,就是話到嘴邊卻突然忘了自己要說什么,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況。影響TOT現象的原因是很多,上文已經說了,這是受年齡的影響,情緒的影響和雙語的影響。我認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人的年齡,因為成年之后,年紀越大,TOT 現象發生的頻率越高。還有就是藥物的影響,具體表現就是“你已經說了, 被別人提醒了,才發現自己不知道自己要說什么”。那么TOT是一種病嗎?文章中已經說了,如果是偶爾發生的,就無需理會,如果是經常發生,那你就得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了。

作者:張連敏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心理現象 令人尷尬的TOT現象是一種病嗎?

圖文簡介

話在嘴邊卻突然忘記了自己要說什么,這就是所謂的TOT現象。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是美國心理學之父,也是提出TOT現象的第一人。2006年,詹姆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排名第第6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