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據新華社電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新發現,偶爾照看孫輩的老人會更加長壽,照顧子女或幫助其他人也可以起到類似效果。研究人員近期在美國學術期刊《進化與人類行為》上報告說,他們以1990年至2009年德國“柏林老年研究”數據為基礎,對500名70歲至103歲的老人展開調查,分別了解偶爾幫助照看孫輩的老人、不照看孫輩的老人、沒有子女或孫輩但照顧他人的老人的健康狀況。研究還顯示,“助人為樂”的延壽效果不僅對自家適用,無子女老人如果給予他人情感上的幫助,也會從中受益,幫助他人的無子女老人平均壽命更長。
老年人 子女老人 歲至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6:40:00
韓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園藝學會期刊《園藝技術》上發表論文寫道,栽種花草可顯著改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狀況。研究人員發現,參加園藝活動的老人力量、耐力、靈活性、認知能力有明顯改善,同時腰圍縮小,而對照組老人這些方面的指標則退步。從事園藝活動有助于減輕壓力和憂郁,降低血壓,促進血液循環以及保護關節等,美國科學家將其稱為“園藝療法”,如今這種療法正越來越流行。工作人員將老奶奶們分為兩組,其中一組24人,每天進行園藝勞動,另一組26位老人作為對照組,不參加園藝勞動。老年園藝活動專欄作家派蒂·卡西迪在她的《園藝指南畫冊》中,指點老園丁們可以用抬高苗圃的方式,來解決他們身體較為僵硬的問題。
老年人 園藝活動 堪薩斯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足踝外科矯形中心主任張建中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腳會發生改變:一是變得更寬、更長了。這會導致老年人在走路、跑步時,腳部的骨頭直接與地面撞擊,容易引起腳后跟損傷。老年人骨骼中的礦物質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骨膠質、骨蛋白遭到破壞,導致骨骼不像年輕時那么“堅強”了,受到撞擊、跌倒時容易發生斷裂、骨折。其次,建議老年人鞋里最好墊個透氣、舒適、防滑的鞋墊,比如仿鹿皮、棉布、毛氈等普通用途的鞋墊就可以。因為,有些老年人存在血液循環不暢、下肢靜脈栓塞等問題,走路時間長了容易腳部浮腫,當感到腳部發脹、鞋擠腳時,可以將鞋墊取出。張建中最后提醒,如果疼了一天,第二天就不疼了,問題可能不大。
老年人 發紅 增長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國奮博士介紹,很多人都知道骨質疏松要補鈣。誤區八:骨質疏松癥患者需靜養防骨折專家:長期臥床和靜坐會加速骨質疏松很多骨質疏松癥患者認為,為了防止骨折,應該多靜養。誤區九:骨質疏松癥用藥斷斷續續專家:用藥小于6個月對骨折無保護作用陳國奮說,骨質疏松癥用藥小于6個月對骨折幾乎沒有保護作用。專家提醒:55歲以上和絕經后女性需定期檢測骨密度陳國奮介紹,在我國,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因為骨質疏松而骨折的發病率約為9.6%,其中三分之一5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會經歷一次骨質疏松骨折。常見骨折發生部位包括髖部骨折、腕部骨折、椎體壓縮性骨折。髖部骨折后,近半數患者會再發骨折,首發髖部骨折后,再發骨折人均達2.3處。
老年人 中西醫結... 治療
衰老給老年人帶來眾多的健康問題,除了肌肉退化、關節僵硬和骨質疏松所造成的功能退行性病變外,還導致一些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以及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等。1、神經系統老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延緩大腦衰老,使大腦皮層神經活動過程的興奮性、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反應潛伏期縮短,從而使動作敏捷,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2、心血管系統適宜的體育健身活動可以提高老年人心肌的興奮性,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冠狀動脈擴張,血流改善,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從而加強了心臟的功能。1、全面、定期做醫學檢查通過經常的醫學檢查,了解鍛煉前、鍛煉中和鍛煉一階段后的健康狀況,疾病進展和各臟器的功能水平,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血管和腦血管系統的慢性疾病,以及是否有骨質疏松、骨關節方面的病變等,確保鍛煉的安全性。
老年人 體育鍛煉 關節
寒風一吹,血管就容易受刺激,血壓也跟著不淡定了,高血壓的患者又是心腦血管病的高危人群,這血壓忽上忽下的,太讓人憂心了。2.動態監測血壓,規律服藥很多高血壓患者認為降壓藥物“傷肝、傷腎”,當沒有身體不適時拒絕服藥,長期血壓“高位運行”,冬季來臨時血壓進一步升高,如再不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如腦中風、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甚至猝死等嚴重并發癥。當天氣突然變化時,除注意保暖、規律生活外建議每日至少一次監測血壓,按時服藥,如血壓仍較高,建議及時就診調整降壓藥物,使血壓控制在合理范圍。總之,在寒冷的冬季,且南方地區溫度變化較大,高血壓患者更應該注意及時增減衣物,監測血壓,按時服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的控制血壓,保持健康。
老年人 醫院心血... 發病率
在連續性理論看來,無論是社會撤離理論,還是活動理論,或片面強調了撤離,或一味強調了活動,都忽視了個性在人衰老的過程中的作用。不論是年輕還是年老,人們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和生活方式,而個性在適應衰老時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連續性理論看來,如果一個人在老年時仍能保持中年時代的個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她)便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因此,每個人不用去適應共同的規范,而是根據自己的個性來規定標準,這是老年人對生活感到滿意的基礎。盡管連續性理論看到了個性在人們適應衰老時所起的重要作用,但過分強調連續性又難免對老年人產生誤導:當老人因健康狀況不佳或財力受限而不能保持早年的生活方式時,一味對連續性的追求可能會減少老年人在晚年時的自尊,也可能妨礙老年人根據個人的愿望而改變其生活方式。
老年人 個性 年老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1:08:00
研究者逐漸開始關注依戀現象在面臨或者經歷著分離、喪失體驗(喪親、退休、健康狀況的下降等)的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將從老年人的依戀對象、依戀模式的分布、依戀的心理功能三個方面回顧目前老年依戀的特點。除了和其他年齡段的人共同擁有的依戀對象以外,研究發現老年人還擁有符號依戀,寵物依戀,祖孫依戀等不同的依戀對象。國外有研究者運用RSQ(Relationship ScalesQuestionnaire)對老年人四種依戀類型的分布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老年人中漠型依戀所占比例為78%,安全型依戀占比為22%,這與Scharfe和Bartholomew以年輕人(其中安全型依戀占55%,冷漠型依戀占13%)為被試所測量的結果截然不同。
老年人 依戀關系 依戀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