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正在召開的甘肅省兩會上,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楊蘭直言,當前需防止因出生缺陷帶來的因病返貧。楊蘭告訴記者,有研究顯示,出生缺陷兒中除20%~30%患兒經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生活質量外,約30%在5歲前死亡, 40%為終生殘疾,出生缺陷造成巨大的潛在壽命損失和社會經濟負擔。“因此,政府醫療衛生等相關部門要不斷健全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服務網絡,加強出生缺陷篩查、診斷和治療康復等機構的建設,并加大加強相關政策研究,探索將出生缺陷防治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制度的長效機制,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出生缺陷防治。動員各方面的資源共同推進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以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率的發生。
研究 出生缺陷 醫療保障...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6:40:00
新華社華盛頓1月 9日電那些太忙而無法堅持天天鍛煉的人注意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只在周末鍛煉也能顯著降低死亡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們每周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鍛煉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鍛煉。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9日在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卷》上報告說,他們分析了1994年至2012年間近6.4萬英國人的鍛煉與死亡數據。與不鍛煉的人相比,僅在周末鍛煉一兩次、但每周鍛煉時間也能達到世衛建議水平的人死亡率下降30%,其中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下降40%,癌癥死亡率下降18%。《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卷》配發的一篇評論文章說,這些結果表明,對降低死亡率而言,鍛煉肯定比不鍛煉好。
研究 世界衛生... 內科
這次所采用的技術路線是“同步發情、人工授精、同步取卵、受精卵移植”,受精卵在體外進行基因修飾,敲除白化相關基因及免疫相關基因,然后進行胚胎移植。顧為望表示,此次實驗是南方醫實驗動物中心科研團隊完全利用自身科研團隊獨立研發,最大亮點是運用最新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設計和制備sgRNA,基于小型豬受精卵制備基因修飾豬,在世界上獲得首例白化、同時敲除了免疫相關基因的實驗用西藏小型豬。2008年,第一個基因敲除克隆豬經過基因改造之后,豬腎臟成功移植到狒狒身上,使狒狒存活了83天。目前,又有科學家將基因改造豬的心臟移植到狒狒體內,而這次存活的時間達到945天. (記者王倩通訊員黃瑤)。
研究 修飾 克隆
新華網杭州1月 2日電用人類腦電波,能夠“指示”大白鼠在復雜迷宮中左右轉向,迅速調整錯誤路徑,越過重重關卡……這一看似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黑科技”日前被浙江大學團隊真實地搬上電視熒屏,引發廣泛關注。例如在“人腦控制大白鼠”的試驗中,黃麗鵬利用頭上戴著的頭皮腦電波采集設備,只要在腦海中想象“動左手”就可以指揮大白鼠行動,需要全程保持極高的專注度,但大白鼠要接收到信號,就需要在腦內植入電極,再通過鼠背上的芯片背包向特定的腦區釋放信號。我國團隊在近年來也發布了眾多重磅研究:浙江大學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將計算機的聽視覺識別能力“嫁接”到生物體上,構建了聽視覺增強的大鼠機器人,在國內首例實現人意念控制機械手,完成“石頭-剪刀-布”猜拳游戲等。
研究 人工智能 團隊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6:38:00
作為生產和使用抗生素的大國,我國每年一半以上的抗生素被用于畜牧業,由此引發的耐藥性威脅也越發明顯。因此,畜牧業減用乃至停用飼用抗生素成為大勢所趨,而尋找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也被提上了日程。”王建華說,“目前我國整體養殖水平不斷提高但區域差異大,動物疫病多發,抗生素既可治病又可起預防作用,在一段時間內,抗生素在動物疫病防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循序減量乃至停用飼用抗生素的社會共識已經形成,步伐正在加快。王建華介紹,其團隊所研發的這一類抗菌肽殺菌效果顯著,不易產生耐藥性,易于高效生產制備,且無毒無殘留,是用于治療和預防禽畜革蘭氏陽性菌感染的理想候選藥物,“抗菌肽飼料添加劑的產業化,對減少傳統飼用抗生素的使用及遏制病原菌耐藥性的產生將非常有意義。
研究 蘭氏 獸藥
新華社北京1月 3日電模擬天然過程、運用現代技術,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發明出的植物碳基營養肥料,不僅具備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優點,在保障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前提下,還對減少化肥施用量及健康土壤培育和生態環境平衡有促進作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博士劉存壽從1996年開始尋找無機肥料副作用產生的原因,經過長期系統研究,并根據森林土壤植物自然營養規律,提出了植物碳基營養新概念,開發了碳基營養肥料生產工藝。2005年起,劉存壽帶領由高校、地方科研所、肥料生產企業等組成的科技團隊,進行植物碳基營養肥料的生產研究和示范推廣。他們采取人工模擬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將畜禽糞便、作物秸稈、污水、污泥等廢棄物快速轉化為全水溶、有機全營養肥料--植物碳基營養肥料。
研究 農業生產 劉存壽
原初引力波是宇宙開端的大爆炸產生的引力波,在宇宙誕生的最初的瞬間,宇宙中充滿稠密的物質,以致由粒子間的碰撞而產生的引力波被另一些粒子吸收了。其中,“太極計劃”的設想之一是在2030年前后發射三顆衛星組成的引力波探測星組,用激光干涉方法進行中低頻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測,目標是觀測雙黑洞并合和極大質量比天體并合時產生的引力波輻射,以及其他的宇宙引力波輻射過程。LIGO尋找的引力波源于現在宇宙中頻繁發生的天體事件, BICEP不是直接探測引力波而是通過研究原初引力波對微波背景輻射造成的影響來間接探測引力波。
研究 南極 宇宙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6:37:00
新華社舊金山1月 3日電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將研發網絡化的新一代核武器系統。為此,美軍將研究聯網的核武器系統如何防范黑客攻擊。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維爾納·達姆近日對“防務一號”網站說,美國的一些核武器系統需要更新換代,其中包括新型B-21隱形轟炸機、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遠程巡航導彈等。盡管這一網絡并非公共的互聯網,但在安全保障方面仍面臨新挑戰,如核武器系統有可能遭遇黑客入侵,這意味著應修改和補充美國國防部現行的核武器安全指令。美空軍科學顧問委員會日前宣布,它在2017年的任務將是研究未來核武器聯網的安全保障問題,在核武器系統更新換代開始之前提出防范安全漏洞的解決方案。
研究 巡航導彈 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