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報道,美國藍色起源公司首席執行官杰夫·貝索斯12日向外界展示了該公司未來火箭的外形,新的可回收火箭家族名為“新格倫”系列,以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宇航員約翰·格倫命名,公司希望這些火箭能將衛星和人送入太空。
火箭 三級火箭 火箭回收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6-09-16 08:16:02
一箭多星的發射常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把幾顆衛星一次送入一個相同的軌道上;第二種是分次分批釋放衛星,使各顆衛星分別進入不同的軌道。我國用一枚火箭發射的三顆衛星是采用上述兩種方式,運載火箭攜帶著三顆衛星,從發射臺上起飛。
火箭 一箭多星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6-09-20 00:01:49
1982年10月7日至16日,我國向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達到預期目的。這一成就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1982年10月,長城200號潛艇悄然潛入深海大洋,隨著口令發出,運載火箭龍宮呼嘯,直逼蒼穹。
火箭 運載火箭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6-10-07 00:00:40
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技術與工程學的巨大進步,再次以深刻的方式影響和改變世界。美國《大眾科學》雜志網站近日評選出2016年最佳技術創新,這一評選已經堅持了近30年。在航空航天領域,我們看到,其選擇趨勢從以前的優秀科技成果,已經轉向那些會引領未來、改變未來的技術創新。
火箭 任務團隊 微波輻射...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6-11-06 11:48:56
2000年12月21日0時20分,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升空,并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火箭 北斗 衛星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6-12-21 00:00:34
在已經過去的2016年,中國航天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七號成功首飛,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我國全年宇航發射次數超過了俄羅斯的17次,以22次的成績與美國并列世界第一。
火箭 天宮二號 航天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7-01-03 13: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