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癥醫學科(ICU),監護儀的滴答聲與呼吸機的運作聲交織,重癥患者的每一絲變化都牽動著家屬的心。當醫生建議為患者做CT或X線檢查時,家屬往往會擔憂:“為什么總要做影像檢查?輻射會不會傷身體?”
這些顧慮可以理解,但在重癥救治中,CT/X線檢查就像醫生的“透視眼”,能捕捉到救命的關鍵信息。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萬榮文教授從臨床必要性、輻射安全性等方面為您解答。
為什么ICU患者總需要做影像檢查?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變化迅速,必須快速、準確掌握體內器官狀況,CT/X線檢查因此成了不可或缺的“診斷利器”,主要作用體現在這幾方面:
**1、明確診斷:**比如急性腦卒中患者,CT能快速區分是腦出血還是腦梗死,為溶栓或手術爭取黃金時間。
**2、評估治療效果:**像肺炎患者,需要定期通過胸片觀察炎癥是否吸收。
**3、監測病情變化:**例如腦出血患者,需通過CT復查判斷出血是否增多、腦水腫是否加重。
**4、引導治療操作:**比如中心靜脈置管后,需X線確認導管位置是否正確。
ICU萬榮文主任醫師介紹,對危重患者來說,不做必要檢查的風險遠大于輻射風險。一次漏診或誤診,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醫療輻射到底有多大?
提到輻射,很多人會“談虎色變”,但其實輻射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先看看常見的輻射源和劑量:
天然本底輻射是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的,包括宇宙射線、土壤和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等,平均每人每年接受的劑量約為2.4毫西弗(mSv)。而醫療檢查的輻射劑量是這樣的:
我國現行標準規定,普通人每年輻射劑量不超過50mSv即為安全范圍。醫療檢查的輻射是短期、一次性暴露,而且醫生會嚴格遵循“輻射防護最優化”原則——在保證診斷效果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輻射劑量。
比起檢查可能帶來的診斷價值,其輻射風險是可控且值得的。疾病本身的風險遠高于輻射風險,如果因擔心輻射拒絕必要檢查,導致病情延誤,反而會對患者健康造成更大威脅。
ICU醫生如何把控輻射安全?
在ICU,醫護人員對每一次CT/X線檢查都極為嚴謹,從檢查必要性到防護措施都有嚴格規范:
**1、嚴格掌握檢查指征:**只有當檢查結果會影響診斷或治療決策時,才會建議進行。比如意識突然加重的患者,需通過頭部CT確認是否有新發顱內出血;突發呼吸困難的患者,需胸部CT排查肺栓塞或感染加重。
**2、優化檢查方案:**根據患者情況調整掃描范圍和參數。比如只需觀察顱內病變時,就只掃頭部,避免全身輻射;同時采用低劑量掃描技術,在保證圖像清晰的前提下,可降低30%~50%的輻射劑量。
**3、落實防護措施:**檢查時為患者穿戴鉛圍裙、鉛頸套,重點保護甲狀腺、性腺等對輻射敏感的部位;對躁動患者,盡量在鎮靜狀態下完成檢查,避免因圖像模糊導致重復掃描、增加輻射。
家屬該如何配合?
**1、信任醫療團隊:**醫生會全面權衡檢查的獲益與風險,始終以患者健康為首要考量;
**2、主動溝通疑問:**可以問醫生“這次檢查的目的是什么?”“有沒有替代方案?”,增進對檢查的理解;
**3、聚焦救治核心:**在生命危急時刻,應優先關注如何抓住救治時機。
專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萬榮文教授提醒:ICU的每一次影像檢查,都是基于患者當下病情的“精準判斷”。我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輻射的潛在影響,也始終把“獲益大于風險”作為前提——當患者出現腦出血擴大、肺栓塞等致命變化時,幾分鐘的延誤都可能改寫結局。家屬的理解與配合,能讓我們更專注于精準診療,為患者爭取生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唐銘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