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萍鄉的李女士在孕初期檢查發現肝癌,面臨終止妊娠風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肝臟外科王志明教授團隊為其切除腫瘤,助其健康誕下一子。

2018年、2025年,李女士兩次肝癌復發,肝臟外科周樂杜教授團隊成功為其手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兩代醫者歷時八年生命接力,為患癌女子創造新生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5次試管嬰兒終于成功,卻不幸查出肝癌

八年前,歷經五次試管的李女士,終于在38歲成功懷孕。正當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時,醫院的一次檢查卻讓全家蒙上了厚厚的陰影。懷孕兩個月時,李女士在當地醫院查出肝臟腫塊。一月后復查發現,腫塊迅速增大。當地醫生高度懷疑肝癌,建議她終止妊娠。

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孩子,李女士不想放棄。經到處打聽,她輾轉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找到了時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肝臟外科主任的王志明教授。

王志明教授團隊接診后,組織多學科會診。專家組認為:妊娠期激素變化可能加速腫瘤惡化;若延遲手術,腫瘤將危及母體生命,胎兒也難以保全;但腫瘤位置緊鄰大血管,術中出血的風險極大,挑戰極高。

王志明教授團隊決定迎難而上,讓李女士圓媽媽夢。術中,團隊憑借精湛的技術,在避開重要血管的同時完整剝離腫瘤,整個過程對子宮的牽拉控制到最小。麻醉團隊則精準調控用藥劑量,確保母體生命體征平穩的同時,不對胎兒造成影響。手術成功完成。

術后,李女士在產科團隊的密切監護下繼續妊娠。幾個月后,她成功分娩了一名健康的男嬰。當聽到孩子第一聲啼哭時,李女士的淚水瞬間奪眶而出:“值了。”

復發與再戰:母愛是最硬的鎧甲

肝癌的高復發率是醫學界的難題。2018年8月,李女士復查時發現腫瘤復發。此時孩子剛滿1歲,正是需要母親陪伴的年紀。“我不能倒下,孩子還等著我送他上學。”李女士再次來到湘雅,眼神里多了份堅定。

經過綜合評估,最終肝臟外科周樂杜教授團隊采用肝癌切除術,再次為李女士保駕護航。術后,李女士恢復良好,很快回到了孩子身邊。期間,李女士一直在規范的肝癌綜合治療及定期復查。

今年7月份,常規復查顯示李女士肝癌第三次復發,且肝硬化嚴重,“當時她有點沮喪,說是不是跟這個病耗一輩子了。”周樂杜主任回憶道。但看著手機里孩子的照片,她還是決定再拼一次。周樂杜主任為李女士量身定制了手術方案。

2025年7月30日,周樂杜主任團隊采用腹腔鏡手術將李女士肝臟腫塊切除。雖然第三次手術,但由于采用精準微創手術,術后李女士快速康復,各項指標都趨向正常,術后第3天順利出院。

“這次手術像在‘雷區’里拆彈,每一步都得萬分小心。“多次手術”不再是康復的阻礙,憑借精準的醫療技術和全周期的人文關懷,為更多的肝癌患者點亮重生的希望”周樂杜主任說。

八載守護:從手術室到校門口的生命續航

如今,李女士的孩子已經8歲,上小學一年級,活潑開朗。住院期間,她經常給醫護人員看孩子的視頻照片。

“她不是孤軍奮戰,我們也不是。”肝臟外科主任周樂杜教授感慨道,從第一次手術時的“摸著石頭過河”,到如今面對復發的從容應對,不僅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更是患者與醫生之間的信任在“雙向奔赴”。

據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肝臟外科以“早期肝癌微創化、晚期肝癌可轉化”為專科特色。科室牽頭于2012年組建國內最早肝癌多學科團隊(含肝臟外科、放射介入科、超聲科、腫瘤科、病理科專家教授),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診療建議。

八年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肝臟外科團隊迎接了一個生命的誕生,陪伴著一位母親的堅守,更與肝癌展開漫長纏斗。這跨越八載的生命接力,不僅是醫學技術的勝利,更是母愛與堅持的禮贊——因為愛,所以無畏;因為守護,所以生生不息。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肖雅楠 曹惠瑋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肖雅楠 曹惠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