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一群古老的“隱形敵人”——寄生蟲,仍在悄然威脅著公眾健康,尤其在農村地區。鉤蟲、蛔蟲、鞭蟲、蟯蟲等土源性線蟲,以及帶絳蟲,它們通過被污染的土壤、水源或食物侵入人體,掠奪營養,損傷組織,引發貧血、營養不良、發育遲緩乃至更嚴重的并發癥。根據權威的全國人體寄生蟲病現狀調查數據,我國土源性線蟲感染率雖顯著下降,但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湖北省潛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期啟動的全市人體重點寄生蟲病現狀調查,正是國家防控網絡的關鍵一環。這場科學“摸底”行動,運用標準化的抽樣與檢測技術,旨在精準描繪寄生蟲病的流行地圖,評估既往防治成效,為未來制定更精準的“殲敵”策略提供無可辯駁的科學依據,最終守護萬千家庭的健康防線。

1. 無形的掠奪者:寄生蟲的危害觸目驚心

**營養剝奪與發育阻礙:**蛔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吸附在腸壁上,直接搶奪宿主攝入的營養物質,導致宿主出現慢性營養不良、貧血尤其是缺鐵性貧血、消瘦、疲勞等癥狀。兒童感染危害尤甚,可嚴重影響其體格和智力發育。鉤蟲成蟲平均每日吸血量可達0.15-0.26ml,長期慢性失血是貧血主因。

**組織損傷與并發癥:**寄生蟲的移行、寄生、繁殖過程可造成機械性損傷和炎癥反應。大量蛔蟲可能引起腸梗阻、膽道蛔蟲癥等急腹癥;鞭蟲深入腸粘膜吸血可致慢性炎癥和出血;蟯蟲在肛周產卵引發劇烈瘙癢,影響睡眠和身心健康,易導致兒童注意力不集中。

**潛在的社會經濟負擔:**寄生蟲病降低勞動力素質,增加醫療支出,是阻礙受影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 精準“偵察”:科學調查鎖定敵情

**代表性抽樣:**嚴格遵循國家方案,依據《全國人體重點寄生蟲病現狀調查實施細則》,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全市所有鄉鎮按方位分5片區,每片區隨機抽1鄉鎮,再從中抽1個自然村作為調查點,確保結果能科學反映全市狀況。

**Kato-Katz法金標準:**對每位村民糞便樣本制作兩張涂片鏡檢一糞兩檢,定量計數蟲卵。此法高效、經濟,是診斷腸道蠕蟲蛔、鉤、鞭、絳蟲等感染及估算感染度的國際通用方法。

**鉤蟲蟲種鑒別:**對鉤蟲陽性樣本采用試管濾紙培養法,通過孵育出的鉤蚴形態精準鑒別美洲鉤蟲或十二指腸鉤蟲,這對評估危害和指導精準用藥至關重要。

**蟯蟲特檢:**針對3-9歲兒童,使用透明膠紙肛拭法進行檢測,操作簡便有效。

**深度探因:**除病原檢測外,還收集調查點基礎環境信息并對部分居民10%進行衛生知識、行為及態度的問卷調查,力求揭示感染背后的環境與社會行為因素。

3. 構筑防線:切斷寄生蟲傳播鏈

阻斷“病從口入”與“病從膚入”:嚴格做到飯前便后、接觸土壤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徹底洗手。生食瓜果蔬菜務必清洗干凈或去皮。避免赤腳在可能被糞便污染的土壤、農田中行走勞作,特別是鉤蟲流行區。

**糞便無害化處理:**建設和使用符合衛生標準的廁所三格式化糞池等,禁止隨地排便。確保糞便在用作肥料前經過充分的堆肥發酵等無害化處理,殺滅其中的寄生蟲卵。農村改廁工程顯著降低了土源性線蟲傳播風險。

**環境與個人衛生:**保持居住環境清潔,妥善處理生活垃圾,減少蒼蠅等病媒滋生。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尤其兒童。改善安全飲水條件。

**高危人群篩查與驅蟲:**在流行區,根據衛生部門建議,對特定人群如學齡兒童、農民可進行定期篩查和選擇性群體服藥驅蟲需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4.結語:防控寄生蟲病,關鍵在于科學預防

寄生蟲病,特別是土源性線蟲病,是典型的“貧困病”和“行為病”,其流行與環境衛生條件、個人衛生習慣密切相關。潛江市此次科學、嚴謹的全市寄生蟲病現狀調查,如同一次精準的健康“人口普查”,其成果將為摸清本地疫情底數、評估既往防控效果、鎖定重點干預區域和人群提供關鍵決策支撐。防控寄生蟲病,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衛生部門單打獨斗可成。它需要政府持續投入改善環境衛生,尤其是改廁與安全飲水、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專業篩查與治療、教育系統普及健康知識、社區組織積極動員,以及每一位居民切實履行個人衛生責任。唯有社會各界形成合力,普及科學知識,落實預防措施,才能有效構筑抵御寄生蟲侵襲的銅墻鐵壁,最終實現消除重點寄生蟲病危害的目標,保障人民群眾,尤其是兒童的健康成長。

數據支撐來源:

1. 《全國人體寄生蟲病分布調查重要結果》

2. 《WS/T570—2017 腸道蠕蟲檢測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3. 《WS/T791—2021 鉤蟲檢測及蟲種鑒定標準 鉤蚴培養法》

4. 《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進展》

5. 《醫學寄生蟲學》

6. 《湖北省人體重點寄生蟲病現狀調查工作方案》及《全國人體重點寄生蟲病現狀調查實施細則》

來源: 科普醫衛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