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溝通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心理健康服務部(國際醫療部)心理治療師薛岢松提醒,臨床工作中,常遇到因溝通不暢導致的親子沖突,甚至演變成孩子嚴重心理困擾的來源。
以下是2個實用建議,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第一,用共情代替無效式安慰,促進宣泄。
當孩子在人際關系里受委屈了,先共情(“被好朋友這樣說,你一定很傷心吧”),而非否定孩子的感受(你想多了,他們不是故意的)。只有情緒被接納后,孩子才會更主動分享內心想法,利于宣泄。
第二,用“客觀描述”代替“主觀表達與評價”避免沖突。
例如,將“總是不收拾房間,你好懶啊,能不能收拾一下”換成“我看到地板上有一些碎屑和垃圾,有點擔心衛生問題,你要不要收拾一下,前者的“總是”二字夸大事實,孩子會生氣并對抗說“哪有總是,我才打掃了”,后者的客觀描述讓孩子更容易接納,并行動起來。
溝通的本質是傳遞愛與理解。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鄭仕剛 薛岢松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鄭仕剛 薛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