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從未想過,床頭那盞徹夜亮著的小夜燈,可能正悄悄埋下健康隱患。有人為了起夜方便開著它,有人因怕黑依賴它,卻不知這抹看似溫和的光線,早已在睡眠中與心臟、血糖打起了 “無聲的交道”。那些被燈光籠罩的漫漫長夜,究竟在身體里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變化?
*01*習慣開夜燈睡覺的人
面臨心臟病風險
**習慣開夜燈睡覺的人,面臨的心臟病風險不容忽視。**澳大利亞一項涵蓋 8.8 萬人的大規模研究顯示,**夜間暴露在燈光下,會明顯提升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其中最高風險可達 56%。**該研究經過平均 9.5 年的隨訪發現,夜間光照強度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呈正相關,且這一關聯不受遺傳及傳統心血管風險因素影響。
進一步分析還指出,男性及年長群體患各類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而女性在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方面風險更突出,年輕人則在心力衰竭與心房顫動上風險更顯著。
此外,2022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也證實,開燈睡覺會損害睡眠時的心血管功能,還會增加次日早晨的胰島素抵抗,進而提升患心臟病與糖尿病的可能性。
*02*習慣開夜燈睡覺的人
還會擾亂血糖代謝
**開夜燈睡覺還會擾亂血糖代謝。**這類人群的葡萄糖耐量會下降 —— 即身體調節血糖濃度的能力變弱,同時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導致身體降解糖分的效率下降。
2025 年安徽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生態毒理學和環境安全》上的成果,揭示了臥室燈光與血糖代謝的密切關聯:保持臥室夜間黑暗,有助于預防葡萄糖代謝紊亂。
研究結果明確顯示,夜間臥室光照強度和持續時間,與多項血糖代謝標志物存在顯著關聯。具體而言,夜間臥室光照強度每提高一個單位,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抵抗指數及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數都會隨之上升。這一變化無疑會大幅增加人們患上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03如何擁有一個好的睡眠?
一是打造適宜的睡眠環境。臥室需保持黑暗,睡前 1 小時關閉強光,選擇遮光性好的窗簾,避免電子屏幕光和室外光源干擾。光線會抑制褪黑素分泌,直接影響入睡速度和睡眠深度。同時控制室溫在 18-22℃,保持環境安靜,可借助白噪音掩蓋雜音,讓身體更快進入放松狀態。
二是建立規律的作息節奏。固定每天的入睡和起床時間,包括周末也不隨意打亂,讓身體形成穩定的生物鐘。比如設定 23 點前入睡、7 點左右起床,即使前一晚沒睡好,也盡量不通過白天補覺彌補,最多午后小睡 20-30 分鐘,避免影響夜間睡意。
三是培養助眠的睡前習慣。睡前 1 小時遠離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換成溫和的活動,如讀紙質書、聽舒緩音樂或做簡單拉伸。同時注意睡前 3 小時不碰辛辣、油膩食物和咖啡、濃茶,可喝一小杯溫牛奶或吃半根香蕉,通過穩定身體狀態為睡眠 “鋪路”。
來源: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