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南方部分城市已出現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并引發本地傳播。7 月 22 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就這一蚊媒傳播疾病發出警報,督促各國盡早部署應對措施,嚴防疫情大規模擴散。

在當天日內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蟲媒病毒小組負責人迪亞娜?阿爾瓦雷斯透露,目前全球有 119 個國家和地區已監測到基孔肯雅病毒傳播,約 550 萬人處于該蚊媒病毒的威脅中,疫情若大范圍擴散,將對各地衛生系統構成負擔。

阿爾瓦雷斯同時提及,約 20 年前,印度洋區域曾暴發大規模基孔肯雅熱疫情,影響人數達 50 萬左右。感染者通常會出現高燒、關節疼痛、乏力等急性癥狀,僅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導致死亡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即身上帶有黑白花紋的 “花蚊子”)叮咬傳播,各類人群均有感染發病的可能。

伊蚊(白天活躍,偏好干凈積水產卵)叮咬感染病毒的人后,病毒在蚊體內復制,數天后進入唾液腺,再次叮咬健康人時完成傳播。各年齡段人群均可能感染發病。

01**“基孔肯雅熱”的典型癥狀**
典型癥狀(潛伏期1-12天,通常3-7天)

1.急起高熱:體溫迅速飆升至 39°C甚至 40°C以上,持續高燒不退部分患者熱退后可能再次發熱(雙峰熱),整體發熱期相對較短。

2.劇烈關節痛:呈游走性,多累及手、腕、踝、趾等小關節,也可波及膝、肩等大關節,其中腕關節受壓疼痛為典型特點。

3.皮疹表現:發病后 2-5天,80% 患者在軀干、四肢伸展側、手掌、足底及面部出現斑疹、丘疹或紫癜;部分伴瘙癢。

其他癥狀:可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納差、腹痛等消化道癥狀,以及畏光、結膜充血或出血、肌肉疼痛、疲勞等。

02**“基孔肯雅熱”如何預防?**
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也無疫苗可預防,所以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護的關鍵。

個人防護:

居家:安裝紗門、紗窗,睡前使用蚊帳;適時用蚊香、滅蚊拍、防蚊燈殺滅成蚊,定期清理衛生死角。

戶外: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躍高峰)穿淺色長袖衣褲,裸露皮膚噴涂驅蚊劑;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積水區等蚊蟲密集處久留。

環境清理(斬斷蚊蟲孳生鏈)

清積水:翻盆倒罐清空閑置盆、罐、桶、輪胎等容器積水;填平樹洞、竹洞、洼地;清理空調托盤、飲水機托盤等積水。

勤打理:水養植物(富貴竹、萬年青等)每周徹底換水1次,清洗容器內壁和根部;寵物飲水碗、花盆底盤等及時清空積水。

嚴管控:儲水容器(水缸、水池等)嚴密加蓋,或投放安全的滅蚊幼緩釋劑;妥善處理垃圾,避免廢棄瓶罐形成積水。

來源: 新華社微信、人民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