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今天超市的藍莓打折,買點冷凍的吧?”

“冷凍的哪有什么營養,要吃就吃新鮮的!”——這段對話,是不是也曾在你家上演?

在大多數人心里,“新鮮”幾乎等同于“有營養”,而“冷凍”則被打上“不新鮮、營養差”的標簽。可真相真的如此嗎?也許你一直誤會了冷凍蔬果。

一、蔬果的營養是怎么“偷偷溜走”的?

呼吸消耗:采摘后的蔬果仍是“活的”,呼吸作用會不斷消耗糖、有機酸和維生素C。

氧化分解:運輸、陳列時暴露在光照與氧氣中,維生素C、多酚等抗氧化物質會加速分解。

酶促反應:蔬果自身的氧化酶、水解酶像“小剪刀”,把大分子營養素剪碎、破壞。

水分蒸發:水分帶著水溶性維生素(如B族、C)一起“逃跑”,導致重量減輕、營養密度下降。

在室溫或普通冷藏條件下,短短3~5天,新鮮蔬果的營養就能下降一大截。

二、冷凍蔬果的“鎖鮮黑科技”

現代速凍技術(IQF)能在30分鐘內把中心溫度降到-18 ℃以下,實現酶活幾乎暫停:呼吸與酶促反應被“按了暫停鍵”。

微生物休眠:細菌、霉菌停止繁殖。

冰晶細小:細胞壁不被大冰晶刺破,解凍后口感更接近原態。

更關鍵的是,冷凍蔬果多在成熟度最高、營養峰值時采摘,立即清洗、分切、速凍,把“巔峰營養”定格。

三、冷凍 VS 新鮮,誰更營養?

維生素C冷凍藍莓、西蘭花、草莓與新鮮品相當或更高常溫存放5天,維C損失可達50%冷凍勝出

多酚/類黃酮冷凍草莓多酚保留率>90%新鮮品隨儲存時間下降冷凍勝出

β-胡蘿卜素冷凍西蘭花的β-胡蘿卜素是新鮮的4倍以上冷藏5天后明顯下降冷凍勝出

礦物質鈣、鎂、鉀幾乎無流失同樣穩定打平

葉酸冷凍菠菜5天后仍高過冷藏菠菜冷藏3天損失明顯冷凍勝出

一句話總結:除非你能把菜園搬進廚房,否則在多數情況下,冷凍蔬果的營養不僅不差,反而可能更高。
四、把冷凍蔬果吃得更安心——3個選購&食用小貼士
看配料表:選“100%蔬果”,拒絕添加糖、鹽、防腐劑。

摸包裝:袋子應密封平整,無大塊冰晶;冰晶過厚可能反復解凍。

巧烹飪:無需解凍直接蒸、微波或快炒,減少水溶性維生素流失;避免長時間水煮,維C會“跑”到水里。

下次再逛超市,不妨給冷凍區一個機會。它們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把田間最成熟、最豐盛的營養,以時間為籌碼鎖進小小的冷凍室。只要選得對、吃得好,冷凍蔬果完全可以成為你健康飲食里的“隱藏王牌”。

來源: 科普驛“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