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曉敏 西安市第三醫院

白 雪 西安市第三醫院

審核:常明則 西安市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是一種少見但嚴重的腦血管病,約占腦血管病的0.5%~1.0%[1],其中育齡期女性發病率較高。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惡心別大意,需要警惕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有哪些表現?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包括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抽搐、意識障礙等。約90%患者可出現頭痛,常伴有顱內高壓的其他表現如惡心、視力障礙、視乳頭水腫、復視等;20%~40%的患者可出現癲癇;20%~50%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如偏癱、視力障礙、復視);約20%出現腦病樣表現及意識障礙[2]。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常見的危險因素有遺傳性高凝狀態,獲得性高凝狀態(如妊娠、產褥期、高半胱氨酸血癥等),感染(如腦膜炎、中耳炎、乳突炎等),炎癥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藥物(如口服避孕藥、鋰劑、雄激素等),以及其他因素。

其中54%的患者在服用口服避孕藥,34%為遺傳性或獲得性血栓形成前狀態,2%為妊娠或產褥期女性[3]。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診斷與治療

1.診斷方法:如果出現上述癥狀,醫生一般會先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感染、外傷,是否服用特殊藥物,女性患者還會詢問月經史、生育史、避孕藥使用情況等。然后會進行一系列的檢查,最常用的是頭顱CT和MRI,它們可以幫助醫生初步觀察顱內的情況,發現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和范圍。另外,磁共振靜脈成像(MRV)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診斷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具有更高的準確性,能夠清晰顯示靜脈竇的形態和血流情況。

2.治療方法: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治療目標是恢復靜脈血流、預防血栓擴展及并發癥。主要治療措施包括:

①抗凝治療:是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一線治療方法,即使存在顱內出血,也應盡早使用。常用藥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療程通常為3~12個月。

②對癥治療:包括控制顱內壓(如使用甘露醇)、抗癲癇治療(如使用丙戊酸鈉)等。

③血管內治療:對于重癥患者或抗凝治療無效者,可考慮血管內取栓或溶栓治療。

④病因治療:如控制感染、停用口服避孕藥、治療原發疾病等。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預防措施

1.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如果患有可能導致血液高凝的疾病,如抗磷脂綜合征、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控制病情發展。

2.女性特殊時期的保健:孕期和產褥期的女性要定期進行產檢,關注身體的變化。如果出現頭痛、視力模糊等癥狀,要及時告知醫生。對于需要避孕的女性,在選擇避孕藥時,要咨詢醫生,了解藥物的風險和副作用,盡量選擇對凝血功能影響較小的避孕方式。

3.注意個人衛生:預防頭面部感染,保持鼻腔、耳部的清潔。有鼻竇炎、中耳炎等疾病時,要及時就醫,規范治療,避免炎癥擴散。

4.避免外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特別是進行一些高風險活動時,如騎車、開車等,要做好防護措施,防止頭部受傷。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能治好嗎?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預后因患者年齡、病因、血栓范圍及治療時機而異。它的預后總體較為樂觀,75%~85%的患者能夠完全恢復;但部分患者可能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如癲癇、視力障礙);5%~10%的患者可能復發,少數重癥患者可能因腦疝或多器官衰竭死亡[4]。重視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長期醫學管理可以有效減少再發風險。

溫馨提示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是一種罕見但危險性很高的腦血管疾病,其癥狀多樣且不典型,容易被誤診,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如果有不明原因的頭痛、惡心、嘔吐等,一定要及時就醫,排查是否有靜脈竇血栓形成,正視疾病,早診斷和及時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李蕾,吳希,戴菁,等.中國118例顱內靜脈竇血栓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23,22(3):261-269.

[2]SAPOSNIK G, BUSHNELL C, COUTINHO J M,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Stroke, 2024,55(3):e77-e90.

[3]中國顱內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診療指導規范(2021年版)[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2,20(1):4-7.

[4]高澤,張金.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病人的臨床特征、危險因素和預后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4):752-757.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