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治療在臨床上廣泛開展,而手術前一般需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由麻醉師將麻醉藥物通過患者呼吸道吸入或靜脈注射等方法進入患者體內,暫時性讓患者的全身痛覺消失,確保手術順利完成。

做完全麻手術,患者回病房后還需要加強觀察和護理。這時,我們就發現很多到醫院陪護患者的家屬對術后護理的要點并不了解,感到很茫然,甚至緊張,不知道從哪里著手。

因此,對于“家屬或者陪護如何來配合醫護人員實施全麻術后患者的護理?又有哪些觀察和防范的要點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我們請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微創外科中心普外科護士長劉莉為大家答疑解惑,以幫助患者家屬及陪護掌握術后觀察護理相關知識,有的放矢,利于手術患者更舒適、安全和有效的康復。

劉莉護士長介紹,在全身麻醉下實施手術后的患者,家屬陪護時需要配合和協助醫護人員進行以下一些常規觀察:

1.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患者做完手術后需要安全舒適的體位進行休息,比如平臥位。有些患者手術后在麻醉藥物持續作用下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因此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有嘔吐則需第一時間清除口腔內分泌物,防止嘔吐物誤吸至呼吸道的現象。

術后,醫護人員會給予患者吸氧治療,此時家屬和陪護不可隨意調節氧氣流量開關,并做好“防火、防熱、防油、防震”等四防工作。

2.心電監測生命體征。

術后運用心電監護儀監測結合醫護人員觀察,對患者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護士會指導家屬不能隨意觸碰監護儀,并指導家屬基本了解脈搏、呼吸、血壓、氧飽和度的正常范圍數值,輔助醫護人員觀察,如出現低血壓、低氧飽和度、心率過快等情況需立即告知醫護人員,以把握最佳治療時期。

3.注意有效控制疼痛。

手術后需要關注患者疼痛情況,如出現疼痛問題,家屬可配合醫護人員一起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選擇非藥物或者藥物方法來緩解疼痛,利于患者康復。

4.留置引流管的觀察:

觀察引流管有無扭曲、打折甚至脫落的情況,協助患者翻身時要妥善保護,謹防管路牽拉與脫滑;有負壓的要觀察引流球是否處于負壓狀態;在醫生護士的指導下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引流量。

5.手術切口局部觀察:

注意觀察患者手術切口周圍有無滲血滲液,周圍皮膚有紅腫,發現問題及時告知醫生護士及時排查和處理。

6.靜脈留置針的觀察:

術后,一般會給予患者補液治療,家屬可及時呼叫護士進行液體的更換等;患者留置針一側的手可正常握拳、抓取,但勿劇烈活動,不沾水,如有敷貼卷邊、汗漬、血漬等情況,應告知醫護人員及時更換。

7.留置鎮痛泵的觀察:

部分患者在鎮痛泵使用過程中可出現惡心嘔吐、嗜睡的情況,如出現,可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做出相應處理。

8.術后患者飲食管理:

術后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營養均衡為主。初期從流質食物逐步過渡到半流質和普通飲食,避免刺激性或難消化的食物,優先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水分。

除以上全麻術后常規觀察和護理項目外,還有兩項高風險項目需要家屬來配合醫護人員重點觀察和防范:

1.靜脈血栓風險防控:

靜脈血栓栓塞癥(VTE)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形成血栓,使血管內出現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并可脫落隨血流阻塞肺動脈,導致肺栓塞。手術后,患者及家屬應配合醫生護士進行及時準確評估,評為高風險的患者應遵醫囑預防性進行雙下肢氣壓治療與踝泵運動等。

2.跌倒墜床風險防控:

術后患者短時內可處于嗜睡或躁動狀態,這時需拉好床檔,專人陪護,預防墜床。準備下床活動時,注意先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穿舒適合腳的鞋襪,褲腳不宜過于寬大;專人陪護,必要時借助拐杖、助行器等器械,保障安全,嚴防跌倒的發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微創外科中心普外科 劉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