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曾有過這樣的瞬間:某天突然發現,曾經輕松完成的事如今變得吃力,那些不經意間冒出的身體小變化,像悄無聲息的提醒,讓你隱約觸碰到 “衰老” 這個詞。我們總以為衰老離自己很遠,是鬢角的白發、眼角的皺紋在宣告它的到來,卻忽略了身體內部那些更細微、更誠實的信號。它們藏在日常的舉手投足里,藏在不經意的體感變化中,悄悄勾勒出時光流逝的軌跡。當這些變化悄然出現時,或許正是身體在告訴你:衰老,已在不經意間悄然降臨。
出現這些睡眠變化,可能是真的老了
1.入睡時間明顯前移:再難熬夜
曾經熬夜毫無壓力的你,是否某天突然發現自己熬不動了?從前的 “夜貓子”,如今早早便睡意濃重。事實上,年紀漸長的人往往入夜后很快就想入睡,這是衰老帶來的生物鐘悄然改變。
研究表明,不少老年人常常在晚間 8 至 9 點便泛起困意,凌晨 4 到 5 點就自然蘇醒。這種 “睡眠時間提前” 的現象,和人體內調控晝夜節律的 “生物鐘” 緊密相關。比如,老年人的褪黑激素分泌高峰比年輕人早 1-2 小時,核心體溫的最低點也會提前出現。這使得老年人的 “犯困時間” 比年輕人更早,也就很難像年輕時那樣晚睡。而入睡提前會讓整體睡眠節律前移,可能導致清晨過早醒來,這是衰老的一個明顯跡象。
2.碎片化睡眠增多:睡眠時斷時續
隨著年齡增長,一覺到天亮仿佛成了奢望。夜里常常醒來,可能被輕微的聲響驚擾,也可能沒有明顯原因就醒了,之后很難快速再次入睡,睡眠就像被拆分成了一段段碎片。
“碎片化睡眠” 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大腦中 “Hcrt 神經元” 的過度活躍。2022 年,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科學》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大腦中的 Hcrt 神經元更容易被激活、出現過度興奮,進而導致 “碎片化睡眠” 的發生。
3.深度睡眠大幅減少:感覺似睡非睡
年紀大了后,很多人覺得睡眠變淺,總是 “睡不踏實”,稍有動靜就醒,或者整晚都感覺 “好像沒睡著”,這些都是深度睡眠減少的表現。
2000 年《美國醫學會雜志》的一項臨床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深度睡眠時間會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更淺的睡眠。例如:深度睡眠的占比從青年階段(16-25 歲)的 18.9%,降至中年時期(36-50 歲)的 3.4%。
深度睡眠是身體的 “黃金修復時段”,它的減少會削弱身體在夜間的修復能力,還與白天疲憊、認知功能下降(如記憶力減退)密切相關,這也是衰老的表現之一。
**如何擁有良好的睡眠?**想要擁有良好的睡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保持規律作息
盡量固定每天的入睡和起床時間,包括周末也不隨意打亂。即使前一晚沒睡好,也不要過度補覺,逐步讓生物鐘穩定在合理區間,有助于改善入睡時間紊亂的問題。
2.營造適宜睡眠環境
臥室保持安靜、黑暗、溫度適宜(一般建議 20-24℃)。可以使用遮光窗簾、耳塞等減少外界干擾,為避免碎片化睡眠創造條件。選擇舒適的床墊和枕頭,提升睡眠舒適度。
3.培養良好睡前習慣
睡前 1 小時避免接觸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其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可以嘗試泡腳、聽輕柔音樂、閱讀紙質書等放松活動,幫助身體進入睡眠狀態。
4.合理調整飲食與運動
晚餐不宜過飽或過餓,避免攝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質,它們可能干擾睡眠周期。白天進行適度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但避免在睡前 3 小時內劇烈運動,以免身體過于興奮影響入睡。
5.管理情緒與壓力
睡前不要思考過多瑣事,可通過簡單的呼吸練習或冥想平復情緒。若長期受焦慮等情緒困擾,及時進行自我調節或尋求幫助,減少情緒對睡眠的干擾,助力深度睡眠的形成。
來源: 內容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