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宏達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溫州市中醫院

審核:夏盛偉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溫州市中醫院 主任醫師

磁共振成像(MRI)作為一種先進的醫學成像技術,在臨床醫學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通過強大的磁場和無線電波來生成體內結構的詳細圖像,為醫生的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尋MRI的奧秘吧。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什么是磁共振成像檢查?

磁共振成像利用人體內原子核(主要是氫核)的磁性特性,通過置于強大磁場中激發并捕捉各組織釋放的射頻信號,經過計算機解析后形成圖像。由于人體內水分豐富,氫核廣泛存在,因此MRI能夠非常清晰地展示軟組織結構,幫助醫生診斷腦、脊髓、肌肉、關節等多種疾病。

與X射線、CT檢查相比,MRI最大的優點在于不使用電離輻射,對人體無輻射風險;同時,MRI對軟組織的成像效果更好,能分辨不同組織之間的細微差異。不過,由于成像原理的特殊性,MRI檢查花費時間較長、對環境要求更高,因此設備造價昂貴且體積較大。

二、為什么磁共振成像檢查像躺隧道?

當初設計MRI儀器時,科學家們的主要目標是構建一個能夠提供高強度均勻磁場的設備。超導磁體通常需要固定在一個穩定的磁場環境中,因此形狀上就被設計成大圓筒。

在MRI檢查過程中,保持磁場均勻性是圖像精準化的關鍵因素。如果患者所處的位置搖擺不定或受到外界干擾,容易導致成像失真。而隧道狀的設計不僅把患者固定在理想的位置,也有效隔絕了外部噪聲和電磁干擾。檢查時,患者必須平躺在移動的檢查床上滑入這個“隧道”,因此從感受上會覺得像進入了一個狹長的管道或隧道中。

“隧道效應”帶來的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體驗,還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很多患者初次接觸MRI時會因狹窄空間而產生幽閉恐懼癥,擔心呼吸受限或產生焦慮。事實上,現代醫院為了緩解這一現象,常會采用寬口徑或開放式MRI設備;此外,檢查前醫務人員也會通過詳細講解、提供耳機音樂,甚至給患者一段短暫的訓練適應,來幫助患者調整心情,盡量放松。

三、金屬假牙在磁共振成像檢查中能否“行得通”?

MRI檢查依賴于強磁場,理論上,對磁性較強的鐵磁性金屬尤其需要謹慎處理。而關于金屬假牙問題,其實大部分現代牙科材料采用的金屬合金(如鈦合金或鎳鉻合金)已經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磁共振成像檢查的需求。通常情況下,這些材料的磁性非常低,不會在強磁場中被顯著吸引,因而不會對患者造成危險。同時,這些金屬假牙雖然可能在MRI圖像上留下一些影像偽影,但通常僅局限于檢查區域內的局部影響,不會干擾到其他重要區域的診斷。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在實際臨床工作中,醫生在安排MRI前都會詢問患者是否有體內金屬植入物,包括假牙、耳蝸、心臟起搏器、關節置換等。若患者使用的是非鐵磁性的金屬假牙,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如果是假牙中含有較多鐵磁性金屬,可能會被建議在部分高磁場檢查中要格外注意。許多醫院會要求患者在檢查前詳細了解口腔金屬物品的材質,以及放置位置,從而在評估風險后做相應補救措施或選擇特殊的掃描參數。

舉例來說,有患者在進行頭頸部MRI前,醫生發現其口腔內有金屬假牙和部分牙橋結構。經過檢測后確定,其金屬材質非鐵磁性,對磁場幾乎沒有吸引力,因此并未禁止檢查。但同時,放射技師會提醒患者在檢查時盡量保持不動,并在圖像處理階段用專門的軟件對偽影進行校正。反之,若發現體內存在明顯的鐵磁性金屬植入物,如某些老式手術植入物,則可能會因安全風險暫停或選擇其他成像方法(例如CT檢查)以保護患者安全。

除了口腔假牙,受檢者可能還會佩戴耳環、發夾,甚至外科植入物。當面對這些金屬物品時,必須判斷其材質及磁性屬性。現代MRI檢查前,醫院都會有詳細的問卷調查或檢查表,要求患者列出所有體內外金屬物品。對于大多數非鐵磁性的金屬,如部分鈦合金、醫用不銹鋼等,一般不會構成安全隱患;但對于顯著的鐵磁性金屬(例如部分老舊的植入物或飾品),建議檢查前必須將其取下。

四、如何減輕“隧道恐懼癥”及應對檢查中的困擾?

不少患者在面臨MRI檢查時,最先反映的是對狹小環境的恐懼。對此,醫生和技師在檢查前會詳細向患者解釋整個過程,讓患者充分了解檢查原理、時長,以及注意事項。掌握這些信息后,患者通常能降低對未知環境的擔憂,同時放心把重要的檢查任務交給專業團隊。

為適應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部分醫療機構引進了開放式MRI設備。與傳統的封閉式設備相比,開放式MRI擁有更加寬敞、透明的結構,即便患者處在磁場中也能感到空間相對開闊。雖然開放式設備在磁場強度及成像分辨率上可能略遜一籌,但對于幽閉恐懼癥患者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許多醫院在MRI檢查室內會提供耳機和音樂播放,讓患者在檢查過程中聽一些自己喜歡的旋律,從而分散對隧道狹窄環境的注意力。同時,也有部分設備配備了投影儀或眼罩,播放溫馨的圖像,幫助患者放松心情。這些細節上的改善,往往能讓檢查過程變得更為順利。

部分醫院甚至設有“體驗室”,讓患者在正式檢查前先進行模擬體驗,熟悉體感和聲音。通過這種提前適應,患者在正式檢查時不會過于緊張。另外,技師還會在檢查前教授簡單的呼吸調控和放松訓練方法,幫助患者調節心率和呼吸頻率,從而降低焦慮感,保障檢查質量。

磁共振成像作為一種安全而高效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能夠為臨床提供豐富的信息。了解MRI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機制,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懼感,使他們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檢查。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