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引入
王阿姨,58歲,5年前體檢發現空腹血糖8.0 mmol/L,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最初只在血糖高時服藥,平時缺乏監測。最近一次社區隨訪時,她自述口渴、多尿、體重下降,血糖監測顯示空腹血糖12.3 mmol/L。經過護士的系統健康教育、飲食與運動指導,并督促規律服藥,三個月后復查血糖降至6.8 mmol/L,癥狀明顯改善。

二、糖尿病——基層防治的重點疾病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2)》顯示,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約為11.9%,但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均偏低。糖尿病若控制不佳,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病和神經病變等嚴重并發癥。

三、社區護士的核心護理工作

健康評估

測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

評估患者病程、并發癥風險、用藥依從性。

關注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心血管危險因素。

飲食指導

控制總熱量,平衡營養(碳水化合物占50%-60%,優質蛋白占15%-20%,脂肪占20%-30%)。

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全谷物、豆類、蔬菜。

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和高糖零食。

運動指導

推薦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行)。

配合抗阻訓練(如彈力帶、啞鈴)每周2-3次。

運動前后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

用藥指導

按時服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不隨意增減劑量。

教授胰島素注射技術(針頭位置、角度、皮膚消毒)。

告知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如低血糖應急措施。

血糖監測

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血糖儀并記錄血糖值。

強調空腹、餐后及癥狀出現時的監測重要性。

對血糖波動大的患者建議短期強化監測。

并發癥篩查

每年至少1次眼底檢查、尿微量白蛋白檢測、足部檢查。

發現異常及時轉診上級醫院。

四、指南與共識的支持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強調生活方式干預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基層機構應提供持續隨訪與健康教育。

《中國護理學會糖尿病護理專家共識(2022年)》:建議將飲食、運動、用藥、監測“四位一體”作為護理管理核心。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南:倡導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五、結語
糖尿病管理是一個長期過程,社區護士在患者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導、用藥依從性維護和并發癥預防中發揮著橋梁作用。通過持續的隨訪和科學的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讓更多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3, 15(9): 729-781.

中國護理學會. 糖尿病護理專家共識(2022年版)[J]. 中華護理雜志, 2022, 57(10): 1325-1333.

來源: 冀醫健康科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