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紋伊蚊就是我們常說的“花蚊子”,它其實有個霸氣外漏的名字——“亞洲虎紋”。目前,在全球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都有分布。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白紋伊蚊進入中國有近50的歷史了。如今,全球變暖趨勢嚴重,我國-5℃等溫線及400毫米等降水線向北移,為白紋伊蚊的生存及繁衍帶來優勢資源。它通過叮咬,可能導致寨卡病毒、黃熱病、基孔肯雅熱等疾病的傳播。

白紋伊蚊喜歡在清晨和黃昏前后出沒,如日出前后,日落前,都是他們喜歡活動的時間,都是吸血叮咬的高峰時段。

白紋伊蚊喜歡相對小型、陰暗的積水或環境。所以小型容器,是其重要的孳生地,如舊輪胎、水培植物等。有條件的,可以在小型池水、盆水中養一些觀賞魚,白紋伊蚊的幼蟲就成了觀賞魚們的水中餐;不適合養魚的小環境,就盡量勤換水,盡量控制在最多一周一換;如果有空置的盆盆罐罐,建議倒扣放置,或者加上蓋子,避免長期積水;房間內的飲水機瀝水槽等容易成為被忽視的小積水環境。

如果已經看到了明顯的孑孓(蚊子的幼蟲)在水中,怎么辦?切記,不要直接倒在下水道中!下水道的陰暗濕漉環境,可能讓孑孓找到適合生存的小環境。可以選擇在水易干的平面地方, 把水倒掉,讓孑孓快速干掉。

使用殺蟲劑,固然是殺滅蚊蟲的好辦法,但是要注意規避人群、寵物、食物等。

居家防蚊,可以考慮物理手段。比如:裝紗窗紗門;睡覺時候使用蚊帳;家里備上電蚊拍等。

戶外活動,可以考慮選擇長袖長褲服裝;使用趨避劑等方式。

最后,氣候變暖,蚊蟲問題日益嚴重,甚至帶來很多傳染病,是全球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人類作為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群體,為了氣候為了家園可以做很多努力與思考。

來源: 全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