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門診里的老患者又開始扎堆問問題了:“醫(yī)生,都說秋天不能吃梨,會招卒中,是不是真的?”“大夫,我家老爺子早晚穿了三件毛衣,怎么反而胸悶得更厲害了?”……隨著晝夜溫差拉大,心腦血管疾病的急診量悄悄漲了起來。
這種現(xiàn)象背后,既有季節(jié)變化對血管的生理影響,更藏著不少被患者奉為“真理”的換季誤區(qū)。今天,我們就來一一拆穿這些謠言,并附上能落地的科學防護方案。
為什么立秋成了心腦血管的“坎兒”?
立秋后,氣溫晝夜溫差可達10-15℃,人體血管會像“橡皮筋”一樣頻繁收縮舒張:白天高溫時血管擴張,夜間降溫后突然收縮,這種“過山車”式的波動,對本身就有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來說,極易導致血壓驟升、血栓形成,誘發(fā)心梗、卒中。
更麻煩的是,很多患者(甚至部分醫(yī)生)對“換季護心腦”的認知,還停留在老一輩的經(jīng)驗里,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5大換季謠言,必須繞開!
謠言1:“立秋后不能吃水果,怕誘發(fā)卒中”
門診高頻場景:一位高血壓患者的女兒拿著蘋果問:“大夫,我媽秋天吃這個會不會太寒了?小區(qū)里老張就是吃了梨,第二天就卒中了。”
這種把“吃水果”和“卒中”直接掛鉤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jù)。秋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fā)的核心誘因是血壓波動、血液黏稠度增加。
建議:患者可吃新鮮應季水果(如蘋果、葡萄、柚子),避免冰鎮(zhèn)即可。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選擇低GI水果(如梨、草莓),分2-3次吃,不影響血糖穩(wěn)定。
謠言2:“早晚溫差大,穿得越厚越能防心梗”
門診真實案例:72歲的王大爺有冠心病史,立秋后為了“保暖”,早晚穿4件衣服,結(jié)果散步20分鐘就滿頭大汗,回家后突然胸悶、胸痛,測血壓比平時高。
這是典型的“過度保暖”誤區(qū)。衣物過厚會增加胸腹部壓力,導致血液循環(huán)阻力上升,對冠心病患者而言,相當于給心臟“加負擔”,反而容易誘發(fā)心肌缺血。
建議:患者可進行“洋蔥式穿衣法”——內(nèi)層穿透氣吸汗的棉織品(如純棉T恤),中層穿保暖性好的針織衫,外層套防風外套(如薄羽絨、防風夾克)。這樣既能根據(jù)溫差隨時增減,又能避免忽冷忽熱導致的血壓波動。
特別提醒:出汗后要及時更換內(nèi)層衣物,否則濕冷刺激更易引發(fā)血管收縮。
謠言3:“立秋后要多吃人參、鹿茸‘貼秋膘’,能防血管堵塞”
基層風險案例:某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曾接診一位65歲患者,為“貼秋膘”連續(xù)3天喝人參鹿茸酒,導致血壓驟升,誘發(fā)腦出血。
人參中的人參皂苷、鹿茸中的腎上腺素類似物,會興奮交感神經(jīng),導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縮,使血壓在短時間內(nèi)升高。對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來說,這無疑是“火上澆油”。
替代方案:推薦清淡食療,比如銀耳百合粥(潤肺降燥)、山藥排骨湯(健脾低脂),既能補充營養(yǎng),又不會增加心腦血管負擔。
謠言4:“換季輸液通血管,能防心梗、卒中”
門診常見誤區(qū):不少患者立秋后主動要求輸“丹參、川芎嗪”,認為“每年輸兩次,血管就不會堵”。
靜脈輸注活血化瘀類藥物,只能短暫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無法預防斑塊破裂或血栓形成。更危險的是,反復輸液可能導致靜脈炎、藥物過敏,甚至因液體負荷過重誘發(fā)心衰。
科學態(tài)度:對無急性癥狀的患者,堅決反對“預防性輸液”。
謠言5:“喝紅酒、吃醋能軟化血管,秋天多喝有好處”
患者誤區(qū):很多老人相信“每天喝杯紅酒、吃醋泡花生能通血管”,甚至因此減少降壓藥用量。
紅酒中的白藜蘆醇要達到“軟化血管”的效果,每天需大量飲用,反而會損傷肝臟、升高血壓。而醋的酸性成分會刺激胃黏膜,對血管的“軟化作用”至今無臨床證據(jù)支持。
正確引導:告訴患者,真正能保護血管的是“低鹽低脂飲食+規(guī)律運動”——比如每天鹽攝入≤5g,每周吃2-3次深海魚(補充Omega-3),這些比“紅酒、吃醋”更有效。
堅持可落地的3大科學防護方案
1.“穩(wěn)住”三高指標
血壓:晨起空腹測2次取均值,若兩次差值>10 mmHg,提示晝夜節(jié)律紊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調(diào)整用藥(如換長效降壓藥)。
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10mmol/L(相對寬松指標)或根據(jù)個人病情遵醫(yī)囑,避免秋季高脂飲食誘發(fā)血管炎癥。
血脂:冠心病患者LDL-C需<1.8mmol/L,每3個月復查。
2.“合理活動”,避開血壓晨峰
最佳時間:上午10點后或下午3-4點,避免6-8點高峰時段。
強度:目標心率=(220?年齡?靜息心率)×40%–60%+靜息心率,即“能完整說一句話,但微微出汗”的狀態(tài),推薦太極拳、散步。
3.家庭急救預案:教患者和家屬“救命3步”
急性胸痛(心梗)處理:
若患者突發(fā)胸痛(持續(xù)5分鐘以上,伴出汗、惡心),立即讓其平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次1片,每5分鐘可重復1次,最多3次),同時撥打120。
注意:含藥時保持坐位或半臥位,避免站立導致低血壓暈倒。
卒中急救(FAST原則)[1]:
Face(面部下垂):讓患者笑一笑,觀察一側(cè)嘴角是否下垂;
Arm(手臂無力):讓患者抬雙臂,觀察一側(cè)手臂是否無力下垂;
Speech(言語障礙):讓患者說一句完整話,觀察是否含糊不清;
Time(及時送醫(yī)):出現(xiàn)上述任何一種癥狀,立即撥打120,記住發(fā)病時間——卒中溶栓的黃金時間是4.5小時內(nèi)。
參考文獻
[1]湖北省腦卒中防治中心科普宣教專家組,湖北省腦血管病防治學會,常麗英,何小明,曹學兵,張兆輝,彭小祥,梅斌.腦卒中防治科普宣教專家共識[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21,28(6):713-716F0003,F0004
來源: 康迅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