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為何北方近期降雨如此頻繁當前正值“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關鍵期,這是華北、東北全年降水最集中的時段。今年華北雨季于7月5日開啟,為1961年以來最早。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琳娜解釋,本輪強降雨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和高空槽雙重影響:副高北側輸送充沛水汽,配合高空槽系統觸發對流,導致局地雨勢極端。
副高“推波助瀾”+地形增幅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分析,近期副熱帶高壓偏強且北抬,其邊緣的西南暖濕氣流與冷空氣交匯,加之太行山、燕山等地形的抬升作用,進一步放大降水強度。此外,臺風活動也可能北上加劇水汽輸送,增加防汛壓力。
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入汛以來(3月15日至7月22日),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少6.2%,但華北地區降水極端性突出。例如,7月26日至27日,北京密云、平谷等地出現特大暴雨,河北易縣單日降雨量接近常年一年總量,全國共有19個站點打破同期歷史極值。
02極端天氣下的城市與山區挑戰城市內澇:海綿城市需協同應急響應
北京建筑大學教授宮永偉指出,海綿城市建設需與大型防洪設施銜接,并強化預警系統。例如,通過實時監測和精準預報,提前疏散低洼地區人員,避免“7·21”特大暴雨悲劇重演。
山區災害:“韌性改造”迫在眉睫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強調,山區因基礎設施薄弱、災害鏈效應突出,風險更高。例如,北京密云本輪強降雨引發山洪和滑坡,導致6400余名群眾轉移。她建議推進“韌性山區”建設,通過精細化風險評估和數據共享(如氣象、地質部門聯動),優先治理高風險區域。
03公眾如何科學避險?(1)關注預警:
暴雨紅色預警期間,避免外出,遠離河道、低洼地帶。
(2)山區防范:
警惕泥石流前兆(如水流渾濁、斜坡裂縫),及時向高地轉移。
**(3)車輛安全:**勿停地下車庫或易積水路段,涉水熄火后勿重啟。
(4)日常準備:
家中備應急物資(手電筒、飲用水),學習急救知識。
04****未來趨勢:防汛仍不可松懈據預測,8月華北雨季結束時間較常年偏晚,京津冀等地降水仍可能偏多2~5成。極端天氣頻發背景下,從城市到鄉村,從政府到個人,唯有提升全社會的“防災韌性”,才能守住安全底線。
來源: 國家應急科普宣傳、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