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咚咚喵
愛說話的動物實在是太好玩了!
本期動物科普
我們60秒走近會說話的大熊貓!
咚咚喵看到大熊貓抱著一根竹子,津津有味地啃著。咚咚喵:“天天啃竹子,你們不覺得膩嗎?”
大熊貓不緊不慢地吃了一口,說:“膩啥?竹子好吃。”
咚咚喵:“可是別的熊都吃肉,怎么就你們吃竹子?”
大熊貓舔了舔嘴,說:“別人走別人的路,我們吃我們的竹。”
大熊貓,曾經是肉食動物,在幾百萬年的進化中漸漸“改行”成為竹林的常客。
它們幾乎全天都在吃竹子,竹葉、竹筍、竹竿輪流上陣,每天的進食量可以達到10-20公斤。
咚咚喵看著大熊貓一刻不停的嘴巴,忍不住問:“你們都這么能吃,不會胖得走不動嗎?”大熊貓自信地說:“放心,我們消化能力好。”
咚咚喵:“那要是沒竹子吃了呢?”大熊貓:“那就換個地方找。”咚咚喵:“看來你們吃貨的適應力也很強。”
大熊貓的飲食習慣雖然單一,但它們的存在對竹林生態系統有著重要影響。
通過吃竹子,它們幫助了竹林的自然更新。
大熊貓作為國寶級的物種,保護其棲息地的竹子也是保護大熊貓。
咚咚喵忍不住又問:“你們每天吃這么多竹子,牙不疼嗎?”大熊貓不屑地答道:“牙疼?竹子可是天然牙簽。”
咚咚喵:“牙簽?那你們是邊吃邊剔牙?”大熊貓:“當然,吃完一根竹子,牙縫也干凈了。”
咚咚喵摸了摸下巴:“看來你們自帶清潔功能。”
科普知識看我的
1.大熊貓雖然是食肉目的動物,但是它們的主食是竹子。
食肉目的熊貓能以竹子的嫩葉、莖和根為食,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消化道,熊貓的臼齒寬而平,適合磨碎纖維;熊貓的腸道短但是盲腸發達,盲腸中存在能分解纖維的微生物,雖然如此,熊貓分解纖維的能力仍然低于牛和羊等反芻動物。它們每天需要吃掉約10-20千克竹子,每天采食的時間需要12-16小時。
2.大熊貓行動笨拙,卻可以輕松攀樹。
大熊貓雖然走路笨拙、動作緩慢,但它們的前肢強健;手趾有長爪,抓力極強;肩關節靈活,能夠多角度攀爬,所以以上生理特點讓大熊貓能夠靈活地爬樹、在山坡上滑行,甚至爬上樹枝去覓食。盡管大熊貓體型龐大,但在它們遇到危險時,能短距離奔跑和快速爬升。
3.大熊貓繁殖困難,人工繁育助力物種恢復。
大熊貓的繁殖難度較大,主要因為它們的生育周期短且不容易交配。母熊貓每年僅有1-3天時間能夠受孕,繁殖期外幾乎不與其他熊貓接觸。而且大熊貓幼崽體重非常小而且存活率低。由于野生大熊貓的繁殖困難,人工輔助繁育以及保護盒修復大熊棲息地成為了保護大熊貓正常繁殖的必要措施。
審核專家: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副教授張妮婭
出品:咚咚喵
來源: 咚咚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