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臟病加重,大家都知道要控制心率、血壓、血脂。可是,這些指標光正常可不夠,心臟病患者還要進一步降低這些數值才行!為什么要控制這些指標?控制它們是如何讓心臟獲益的?控制在多少才合適?我們這一次就來說清楚。

一、控制心率

正常的心率范圍是每分鐘60-100次,但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心率則要控制的低一些,醫學指南推薦要把靜息心率控制在每分鐘55~60次。一項涵蓋近萬患者的研究顯示,當心率≥70次/分,全因死亡率增加40%,心率每增10次/分,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升16%。

把心率控制的慢一些為什么這么重要?因為心跳分為收縮和舒張兩個時期,而舒張期是給心肌供血的主要階段,一旦心率加快,舒張期時間縮短的最為明顯,心肌供血量便會大大減少,此外,心跳越快,心肌的耗氧量也會增加,都會誘發心肌缺血的出現。因此,醫生會通過服用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來降低心率、延長舒張期,增加心肌的血液灌注時間,改善心肌供血。

有些心臟病患者就害怕了,說自己平時一干點啥心率就上去了,這豈不是很危險?大家不用擔心,這里所說的控制靜息心率,也就是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在日常生活中,運動、情緒激動、飲酒、咖啡、喝茶都可能導致心率暫時性增快,這些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

二、控制血壓

雖然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高于140/90mmHg,但冠心病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壓,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血壓降低更低一些,降壓目標定為130/80mmHg。因為更嚴格的降壓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壓每降低10mmHg,冠心病風險下降17%!

為什么控制血壓這么重要?因為隨著血液流動,血流會不停地沖擊血管壁,引起動脈血管內膜的損傷和彈力纖維斷裂,并且血壓越高,這種損傷就越嚴重。這種損傷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而且,當然處于高血壓時,神經中樞功能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也會直接損傷動脈血管壁,甚至引起冠狀動脈痙攣,都會誘發冠心病。

降壓藥的種類很多,如何選擇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呢?首先要選擇長效降壓藥,也就是說明書里要求一天吃一次的藥物,這種降壓藥可以做到持續平穩降壓,避免服藥間歇的血壓波動對血管造成二次傷害;其次,可以選擇聯合用藥,不同降壓藥的作用機制不同,各有利弊,聯合用藥可以揚長避短。最后就是要堅持長期服用,即便血壓已經降到正常值,也不能擅自停藥。

三、控制血脂

血脂正常了,為什么還讓心臟病患者繼續服藥降血脂?特別是血脂中的最為重要的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化驗單中的正常范圍是3.4mmol/L以下,但醫生卻要求有冠心病史的高危患者降到1.8mmol/L以下,仍會反復犯病的極高危患者降到1.4mmol/L以下。因為降脂越嚴格,心臟病發病風險越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每降低1mmol/L,心肌缺血風險降低11%,超過6年甚至可以降低36%。

為什么把血脂降得更低這么重要?因為化驗單上的正常值只是針對大眾“一刀切”的參考值。實際上,不同人身體健康的情況不同,降脂要求也不一樣。冠心病患者服用降脂藥不僅是為了降脂,更重要的是為了穩定冠狀動脈的粥樣斑塊。因為斑塊不穩定甚至破裂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核心原因,而化驗單上的正常值不足以達到穩定粥樣斑塊的作用,必須進一步強化降脂才行,才能起到對冠心病的控制作用。

而降脂藥的種類很多,比如降低膽固醇的基礎藥——他汀,還有聯合強化降脂時所用的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各種麥布,以及口服藥物不達標時所用的PCSK1抑制劑——各種叫做單抗的針劑等等,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的降脂要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搭配。

我是心血管內科張醫生,如果喜歡我的科普文章,就請點贊吧!還可以轉發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關注我還可以看到更多心臟病的健康知識!

來源: 心血管內科張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