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對近9萬人進行長達近10年追蹤的研究發現,夜晚暴露在更強光照中的人,未來患心臟病、中風等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我們或許低估了一線城市那一盞盞燈的力量——它不僅驅散了夜的黑,也可能擾亂了我們身體的節奏,乃至心臟的律動。

夜間燈光真的可以影響心臟健康示意圖(圖片來源:作者使用AI生成)

在城市化和數字化進程日益加快的當下,夜光正在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健康變量。為何夜間光照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我們是否能通過關燈來保護自己的心臟?

身體的“時間指揮官”,為何怕夜晚的光?

人內有一套高度精密的生物時間表,這便是晝夜節律。它由大腦下丘腦的生物鐘中樞視交叉上核控制,借助光線信號判斷晝夜更替,像一位無聲的指揮官,統籌調度心率、血壓、激素分泌、血糖代謝乃至血液凝固狀態等多項生理活動。

光就是這套系統最關鍵的節拍器。當白天的光線照射入眼睛,視交叉上核便會啟動白天模式: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身體進入警覺狀態;而到了夜晚,在光線暗下來的情況下,視交叉上核會指令松果體分泌褪黑素,降低交感神經活性,使身體準備進入修復和休息狀態。

但當夜晚依舊被光線照亮時,哪怕只是手機屏幕、電視熒光、窗外路燈的微光,這一節拍器就會失調。結果是,褪黑素分泌被抑制,血壓與心率無法按時降低,血管內皮功能紊亂,血液更易發生凝固反應。研究顯示,短期的節律紊亂會導致高血壓、心率失調、血糖異常、炎癥升高與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長期的干擾則可能引發心肌肥厚、心功能下降、心律不齊與血栓風險升高。

開燈睡覺可能會導致生物節律紊亂(圖片來源:作者使用AI生成)

夜晚的光,不只打亂了睡意,更可能擾亂了身體數十項關鍵指標的節律。這也解釋了為何輪班工人和夜班族群體中,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如今,研究者更進一步發現,即便你不是夜班工作者,僅僅是夜晚習慣于開燈睡覺,或頻繁接觸電子屏幕,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給自己的心臟增加負擔。

將近9萬個志愿者的這場“光污染”追蹤實驗告訴了我們什么?

為了驗證夜間光照是否真的會影響心血管健康,2025年,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的科研團隊發布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前瞻性研究。在研究中,他們選取了英國生物樣本庫中88905名中老年志愿者,平均年齡約62歲,佩戴腕部光照傳感器連續記錄7天的全天光照暴露情況,隨后再追蹤這批人近9.5年的健康結局。研究期間總計積累了超過1300萬小時的個人光照數據與超過70萬人年的隨訪記錄。

研究者將參與者按夜間光照強度從低到高分為四組,并對比其日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結果顯示,與黑夜組也就是夜間最少光照的人群相比,夜間光照最強的那10%人群,未來患冠心病的風險高出23%-32%,心肌梗死風險上升42%-47%,心力衰竭風險上升45%-56%。

一線城市夜間的璀璨燈光(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那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是不一樣的,上述結果嚴謹嗎?其實這些結果在控制了吸煙、飲酒、運動、睡眠時長、體重、血壓、膽固醇、遺傳風險等傳統心血管病因子后,依然成立。這意味著,夜間光照本身就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健康風險變量。

更細致的分析還發現,女性在暴露于夜光時,其患冠心病與心力衰竭的風險提升更明顯,而對于年輕人來說,夜光對心房顫動與心力衰竭的影響尤為突出,幾乎抹平了年齡本身帶來的保護效應。

這項研究不僅在樣本量上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以往只能通過衛星圖像或問卷推測光暴露程度的方法,首次使用腕帶設備采集每位受試者的真實光環境。這種個體級別的環境暴露數據,大幅提升了結論的可信度。就像煙草和久坐一樣,夜間光照或許正是被我們低估的隱性殺手之一。

總結

我們習慣在城市的夜晚尋找光亮,卻很少意識到,這些光可能在慢慢侵蝕我們的健康。從生物鐘的紊亂到心率、血壓、代謝等系統性影響,再到冠心病、中風、心律失常等長期風險,夜間光照并非無害。本研究首次通過8萬余人的個體光照記錄與近十年的隨訪數據,實證了這一光污染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或許,對抗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不是吃藥,也不是運動,而是關燈睡覺。

參考文獻:

[1] Windred, Daniel P., et al. "Personal night light exposure predicts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88,000 individuals." medRxiv (2025): 2025-06.

[2] Shea, Steven A., et al. "Existence of an endogenous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rhythm in humans that peaks in the evening." Circulation research 108.8 (2011): 980-984.

[3] Scheer, Frank AJL, et al. "Impact of the human circadian system, exercise,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47 (2010): 20541-20546.

[4] Ivanov, Plamen Ch, et al. "Endogenous circadian rhythm in human motor activity uncoupled from circadian influences on cardiac dynam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52 (2007): 20702-20707.

[5] Morris, Christopher J., et al. "Circadian misalignment incr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10 (2016): E1402-E1411.

作者丨Denovo科普團隊(楊超 博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會會員)

審核丨邵文亞博士 福建醫科大學副教授

來源: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