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陽氣最盛,心陽亢盛,易導致心煩意亂、煩躁不安,情緒波動。加之氣候悶熱不適,空氣濕度較大,身體困乏感明顯而影響睡眠。因此,三伏天受到失眠困擾的人會相對較多。

那么,在這濕熱交蒸的天氣里,如何才能睡得好、睡得深、睡得香?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謝雪姣教授為大家進行了詳細解析。

什么是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是指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下降或睡眠節律紊亂,導致日間精神、情緒、記憶和身體功能受影響的一類健康問題。

長期失眠的話,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等問題。

常見類型

1.入睡困難:躺下很久才能入睡

2.易醒多夢:夜間頻繁醒來,夢多而亂

3.過早清醒:凌晨即醒,難以再次入睡

4.睡眠較淺:雖睡足時長,卻醒來仍疲倦

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稱失眠為“不寐”,認為“陽不入陰,則目不瞑”(白天應收斂的陽氣在夜間仍躁動,導致失眠),是全身失衡的表現,需身心同治。常見證型如以下幾種:

1.肝郁型失眠:伴隨胸悶、易怒、女性經期紊亂,此時應疏肝理氣、調暢情志。

2.脾胃失和型失眠:伴隨胃脹、噯氣、口苦,此時調理脾胃是關鍵。

3.陰虛火旺型失眠:伴隨潮熱盜汗、咽干口燥,此時應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睡眠問題也可能是身體其他“系統”異常的表現,甚至是其他疾病的早期信號,具體情況需從全科角度評估,找出根源、調理整體,才能改善睡眠。

“八招”調治失眠

1.調心安神

可用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等中藥,水煎取汁服用,寧心安神、緩解焦慮;晚上溫水泡腳,可加少許艾葉、花椒,或自制夜交泡腳飲,助陽歸陰;睡前靜坐5分鐘,或做腹式呼吸,心神內守。

2.調和臟腑

脾胃不好:晚餐少而清淡,睡前不吃夜宵。

肝氣郁結:白天適度運動、聽音樂、寫日記宣泄情緒,晚上以平和的心態入睡。

陰虛火旺:少熬夜,睡前可飲溫牛奶,或開中藥配制合蓮安神粥,滋陰降火,寧心安神。

3.調暢作息

午睡30分鐘左右,且在14:30前起床,避免晚上難入睡;同時,固定睡眠時間,建立規律的生物鐘;睡前1小時關掉電子設備,讓大腦進入休息狀態。

4.飲食養眠

多吃安眠食材,如山藥、桂圓、黑芝麻等;睡前半小時可飲溫熱的合蓮安神粥;少吃辛辣、油炸、高糖、重口味食物,避免咖啡、濃茶、酒精。

5.呼吸靜心

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循環4次。同時,可進行適當的冥想,想象溫暖光芒從頭頂緩緩籠罩全身,放松入眠。

6.環境助眠

整理臥室,將其調整至靜、暗、溫、潔的環境,不在床上工作或玩手機,減少臥室雜物和電子產品,枕頭高度適中,床墊柔軟有支撐感。

7.中醫外治

艾灸神門穴、三陰交穴,按揉后溪穴、安眠穴,或用中藥安神貼改善睡眠;體質適宜者可配合拔罐、刮痧、推拿,可溫經通絡、安神助眠。

8.調動陽氣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白天適度活動可促進陽氣運行,夜間更易安眠;可進行超慢跑40分鐘(配合節拍),節奏盡可能保持一致。時間安排在上午或傍晚,不要臨近睡前運動,以免擾動心神。

醫生提醒,出現睡眠障礙時,切勿自行長期依賴安眠藥入睡,應在醫生指導下,結合生活方式調整與中醫治療,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睡眠。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謝雪姣 劉昱辛

指導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謝雪姣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