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慧娟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治醫師
審核:王長遠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任醫師
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逐漸增加。咳嗽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通常由呼吸道受到刺激或感染引起。而近年來,“新冠病毒感染”“甲流”“白肺”“肺結節”等詞語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及健康科普中,當人們出現咳嗽后,持續時間較長或反復發作,經常會聯想到上述疾病,甚至產生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本文總結了成人咳嗽的常見病因,并重點對易引起恐慌的慢性咳嗽的診療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當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異物、病菌、分泌物等)時,身體就會自動啟動“咳嗽”這個清潔程序,把呼吸道內異物、病菌或分泌物排出體外。根據就診時咳嗽的持續時間,可將成人咳嗽分為3類:①急性咳嗽,持續時間不超過3周;②亞急性咳嗽,持續時間為3~8周;③慢性咳嗽,持續時間為8周以上。
一、急性咳嗽的病因
成人急性咳嗽多是由于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新冠病毒感染等)或慢性疾病(如哮喘、支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鼻-鼻竇炎、心力衰竭等)急性發作。
二、亞急性咳嗽的病因
成人亞急性咳嗽多是由于感染后咳嗽(如呼吸道病毒感染、百日咳、新冠病毒感染)和基礎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鼻炎)發作。
三、慢性咳嗽的病因
成人慢性咳嗽最常見的病因包括哮喘、胃食管反流及鼻后滴漏引起的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慢性支氣管炎等。對于表現為持續性咳嗽的患者,還應考慮其他重要病因,包括累及氣道的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部腫瘤、氣道異物)或累及肺實質的疾病(如間質性肺疾病、肺膿腫)。75%~90%的慢性咳嗽患者可明確病因,但部分患者的慢性咳嗽持續數年,即使進行了全面評估如進行胸部CT、肺功能、胃鏡等檢查仍不能明確病因,一些患者的“慢性特發性咳嗽”可能與咳嗽反射敏感性增加有關[1]。
1.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
哮喘:是成人慢性持續性咳嗽的首要病因。哮喘引起的咳嗽常伴有陣發性哮鳴(氣管會發出“咻咻”的口哨聲)和呼吸困難;哮喘相關咳嗽可呈季節性,通常春秋兩季和冬季是高發期,其中春秋季節因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增多易誘發哮喘,冬季因寒冷空氣和呼吸道感染概率上升也會加重癥狀。支氣管激發試驗可檢測是否存在氣道高反應性。
咳嗽變異性哮喘:咳嗽可以是唯一表現。若長期莫名其妙干咳,白天癥狀輕,而夜間嚴重,胸部CT正常,吃普通止咳藥不管用,則可能是咳嗽變異性哮喘。若懷疑為這類情況,需要到呼吸科做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當明確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后,需要使用一些激素類的霧化吸入劑,比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等。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胃食管反流
許多慢性咳嗽患者常伴有與胃食管反流相關的癥狀,如發音障礙、鼻癥狀、胃灼熱或喉嚨發酸;無論白天,還是夜間,只要躺下就容易咳嗽,坐位好轉,咳嗽以干咳為主,做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未見異常,這類患者的咳嗽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容易發生在長期飲食不規律、愛吃夜宵、甜食、咖啡及肥胖的人群,需要到消化科做24小時食管pH監測、胃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對于因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患者需要吃抑酸藥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藥物,吃止咳藥無用,同時注意生活方式調整,包括睡前3小時禁食,睡覺時抬高床頭,避免進食咖啡、巧克力、油膩食物等。
3.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是由鼻腔分泌物流入鼻咽部(即“鼻后滴漏”)所致。而鼻后滴漏常由過敏性、常年性非過敏性或血管運動性鼻炎或鼻-鼻竇炎引起。簡單來說,就是當鼻腔或鼻竇產生分泌物時,這些分泌物沒有像正常情況那樣從前鼻孔流出,而是往后流到喉嚨后方,這種情況會持續刺激咽喉黏膜,出現長期咳嗽。鼻后滴漏引起的其他癥狀包括頻繁流涕、感到液體流入咽后壁及頻繁清嗓。若存在上述癥狀,且呼吸道相關檢查未發現問題,患者可以到耳鼻喉科就診,可進行鼻咽鏡檢查,它可以直觀看到黏膜鵝卵石樣改變。對于這類患者而言,吃抗組胺藥(就是我們常用的抗過敏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會有很好的效果。
4.感染后長期咳嗽
感冒發燒后咳嗽遷延不愈,且胸部CT正常,這可能是感染后咳嗽。即使其他癥狀如發熱、鼻塞等已消失,有的人感染后咳嗽甚至會持續8周以上,這是因為其免疫系統與病菌“作戰”之后呼吸道上皮損傷導致神經末梢暴露、免疫系統持續反應,稍微受到外界刺激便會引起劇烈咳嗽。感染后咳嗽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當呼吸道上皮細胞修復之后,咳嗽自然而然會好轉。這類患者可以用右美沙芬等鎮咳藥物。在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百日咳桿菌和新冠病毒感染的高發期,此類病例較多。
5.其他肺部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若患者存在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及換季時出現,咳嗽時有白色黏痰,癥狀每年持續≥3個月、連續2年以上,且排除其他咳嗽病因,即可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幾乎所有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都有吸煙或曾有長期吸煙史,只有少數患者是由于長期暴露于其他煙霧或粉塵環境而患病。如果不及時干預,會發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本病沒有根治性藥物,主要依靠戒煙,避免霧霾、粉塵,增強體質及預防感染等日常生活措施。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就像一棵倒立生長的大樹,而支氣管擴張就是支氣管不可逆變形、擴張,管壁變薄、失去彈性,導致反復感染的疾病。支氣管擴張三大典型癥狀包括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反復咯血。常見病因為幼年重癥肺炎、肺結核破壞支氣管、長期真菌感染等。胸部CT典型表現為軌道征、印戒征、串珠樣改變、囊狀支氣管擴張等。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排痰治療、控制感染、止血及手術治療等。
肺癌:對于目前吸煙或既往吸煙的患者,咳嗽可能是習以為常的“老毛病”,但有些咳嗽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告,尤其是咳嗽的性質發生變化或新出現咳嗽時,需格外注意。原本的“吸煙者咳嗽”加重(包括程度和持續時間),無氣道感染情況下出現咯血,戒煙后咳嗽持續時間>1個月,伴隨胸痛、胸悶、聲音嘶啞、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等,均應進一步行胸部CT檢查,如發現肺部陰影,則需要進一步診治。
隱匿性感染:某些肺部感染可能表現為持續慢性咳嗽和其他感染癥狀,如低熱、乏力、盜汗、體重下降等,病因包括結核或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寄生蟲感染、諾卡菌感染或肺膿腫等,長期熬夜、糖尿病、長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艾滋病等免疫低下人群及老年人需要警惕隱匿性感染。本病需由專科醫生進行診治。
間質性肺疾病:老百姓口中的“蜂窩肺”。炎癥或纖維化導致肺變硬、失去彈性,最終影響氧氣交換,導致呼吸困難。常見癥狀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干咳。胸部CT提示網格影、蜂窩狀改變、磨玻璃樣改變。治療方式包括抗纖維化治療、免疫抑制治療、氧療等。
肺膿腫:肺組織壞死形成膿腔。典型癥狀為高熱、寒戰、咳嗽、咳大量膿痰,痰液伴有腥臭味。胸部CT提示圓形膿腔——氣液平面。治療方式主要為抗生素治療、痰液引流(體位引流、支氣管鏡吸痰)。
6.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其他引起咳嗽的藥物
咳嗽是ACEI等藥物的常見并發癥,一般會在停用這些藥物后數日內消退。
ACEI:是一類常用降壓藥物,藥名以“普利”結尾。該類藥物可增加咳嗽反射敏感性,這可能是因緩激肽蓄積、刺激氣道中的傳入纖維所致。咳嗽通常于開始使用ACEI類藥物1周內發作,也可延遲至用藥6個月發作;常表現為咽部瘙癢、刺癢或發癢感,通常在停止用藥1~4日內消退,但也可能需要長達4周;當再次給予相同或不同ACEI時,咳嗽通常會復發。
鈣通道阻滯劑和雙膦酸鹽:鈣通道阻滯劑也是一類常用降壓藥物,藥名以“地平”結尾;雙膦酸鹽是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常見藥物為阿侖膦酸鈉。這兩類藥物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增加咳嗽發作的概率。
7.誤吸
下氣道誤吸入食物、液體或其他異物時,可出現氣道刺激和咳嗽;常見于頭頸部腫瘤、腦卒中病史、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老年人(尤其臥床者),酗酒或意識不清的人,或者兒童誤吸異物等。
8.慢性心力衰竭
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肺水腫時,氣道水腫和刺激可能引起干咳,心力衰竭咳嗽的典型特征為夜間加重(平臥時回心血量增多,需墊高枕頭臥位)、活動后明顯(爬樓梯、走路時咳嗽氣促加重)、可出現特征性粉紅色泡沫樣痰(急性左心衰竭的危急信號);另外,還可能存在心力衰竭的其他癥狀和體征,如外周水腫、心音異常、頸靜脈怒張、胸腔積液等。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9.心因性咳嗽
對于成人而言,心因性咳嗽可能是全面評估后仍較為棘手的慢性咳嗽的病因。醫學檢查無器質性病變,這類患者應接受焦慮、抑郁量表評估,在行為改變或精神病學治療后,其癥狀可以得到改善。
總而言之,慢性咳嗽痊愈的關鍵在于找準病因、科學治療,而非盲目使用止咳藥或抗生素。
參考文獻:
[1] Kastelik J A, Aziz I, Ojoo J C,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ugh using a probability-based algorithm[J]. Eur Respir J, 2005, 25(2): 235.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