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嗡嗡作響的蚊子,不僅是惱人的“噪音制造者”,更是致命的疾病傳播者。這些小小的飛蟲憑借其高效的吸血習性和特殊的生理結構,成為了自然界中傳播病原體最成功的媒介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3年報告,蚊媒疾病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70萬人死亡,其中約90%由瘧疾導致,主要影響非洲地區的兒童。在我國,隨著國際交往頻繁和氣候變化影響,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等輸入性和本地暴發風險持續存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該年度報告登革熱輸入病例達數千例。蚊子傳播的疾病種類多、范圍廣、危害大,尤其對兒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威脅顯著。了解蚊子傳播的主要疾病及其科學防控方法,不僅是提升個人健康防護能力的關鍵,更是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防線。認識蚊媒疾病風險,掌握科學防蚊滅蚊知識,對保障家庭健康、維護社區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一、蚊子傳播的主要疾病及其危害
蚊子種類繁多,但能傳播疾病的主要是按蚊、伊蚊和庫蚊三大類,它們傳播的疾病各有特點:
1. 瘧疾:由瘧原蟲引起,主要通過按蚊傳播。是全球最嚴重的蚊媒傳染病。WHO《世界瘧疾報告2023》指出,2022年全球估計有2.49億瘧疾病例,60.8萬人死亡,其中約80%為5歲以下非洲兒童。感染者會出現周期性高熱、寒戰、貧血,重癥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2. 登革熱: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花斑蚊)傳播。是全球傳播最廣的蚊媒病毒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病例主要為輸入性,但廣東、云南、福建等省份存在本地傳播風險。典型癥狀包括突發高熱、劇烈頭痛、肌肉關節痛“斷骨熱”、皮疹,嚴重時可發展為致命性的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征。
3. 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由乙腦病毒引起,主要由庫蚊傳播尤其是三帶喙庫蚊。是亞洲地區重要的病毒性腦炎。《柳葉刀》子刊研究指出,乙腦主要流行于亞洲農村地區,兒童感染風險高。我國通過大規模疫苗接種已顯著降低發病率,但局部地區仍有散發病例。重癥患者可出現高熱、抽搐、昏迷、癱瘓甚至死亡,幸存者常遺留神經精神后遺癥。
4. 其他重要疾病:
寨卡病毒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最大危害是孕婦感染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等嚴重出生缺陷。
基孔肯雅熱:由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特征癥狀為高熱及嚴重、持續性的關節疼痛。
西尼羅河熱:主要由庫蚊傳播。多數人無癥狀,約20%出現發熱,少數發展為嚴重神經系統疾病。
二、科學防蚊的核心策略與方法
有效防蚊需采取綜合措施,核心在于“防叮咬”和“減少蚊蟲滋生”:
1. 個人防護避免叮咬:
物理屏障:安裝紗窗紗門,使用蚊帳推薦經殺蟲劑處理的長效蚊帳。這是最基礎、最安全的防護手段。
化學驅避:在暴露的皮膚或衣物上使用含有效成分的驅蚊劑。中國疾控中心推薦的有效成分包括: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以及檸檬桉油或其提取物PMD。使用時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尤其是兒童適用的濃度和次數限制。
穿著防護:在蚊蟲活躍時段黃昏至黎明,伊蚊則全天可叮咬,外出時,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
2. 環境治理清除孳生地:
核心原則:清除一切小型積水。蚊子的卵、幼蟲(孑孓)和蛹都必須在水中完成發育。中國疾控中心強調“治本清源”是關鍵。
具體行動:
翻盆倒罐:定期清理房前屋后、陽臺天臺的各種可能積水容器花盆托盤、廢棄瓶罐、輪胎、一次性餐盒等。
水生植物管理:家中水養植物至少每周徹底換水一次,或在水缸中養食蚊魚。
疏通溝渠:保持排水溝渠暢通,清除淤積垃圾和積水。
管理儲水:必須儲水的水缸/容器務必加蓋密封,防止蚊子進入產卵。
填平洼地:填平庭院、社區內的坑洼積水處。
3. 社區參與:防蚊滅蚊是系統工程,需要社區集體行動,定期組織公共區域環境整治,清除衛生死角積水。
三、安全有效的滅蚊措施
當蚊蟲密度較高時,在做好防護和清源基礎上,可采取滅殺措施:
1. 物理滅殺:使用電蚊拍直接拍打,或利用滅蚊燈,注意選擇光觸媒或仿生氣息等更有效吸引蚊子的產品,放置位置需遠離人活動區域。
2. 化學滅殺需謹慎:
室內:可使用質量合格的蚊香盤香、電熱蚊香片/液、氣霧罐。使用時注意通風,避免長時間在密閉空間內高濃度吸入。蚊帳可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浸泡處理長效蚊帳。
室外/專業領域:對于成蚊密度極高的區域,可由專業機構在特定時間如黃昏使用超低容量噴霧進行空間噴灑。個人切勿隨意在室外大面積噴灑殺蟲劑,以免污染環境、傷害益蟲如蜜蜂并加速蚊子產生抗藥性。孳生地無法清除時,可向水中投放生物殺蟲劑或昆蟲生長調節劑如吡丙醚。
3. 生物防治:在水塘、稻田等大型水體,可放養食蚊魚類如柳條魚、斗魚、青鳉魚捕食孑孓。保護蝙蝠、蜻蜓等蚊子的天敵。
四、結語與建議
蚊子傳播的疾病種類多、危害大,從古老的瘧疾到新發的寨卡,其威脅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本質從未改變。科學防控蚊蟲必須堅持“防重于滅,清源為本,綜合施策”的原則。個人應切實做好物理防護紗窗蚊帳、長袖衣褲、正確使用有效驅蚊劑,并持之以恒地清除居家環境中的小型積水,從源頭上鏟除蚊子孳生的溫床。社區層面需要集體動員,共同維護公共區域環境衛生。在面對蚊蟲困擾時,優先選擇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謹慎、規范地使用化學殺蟲劑。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官方網站會定期發布蚊媒傳染病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公眾應予以關注。讓我們從自身做起,掌握科學知識,采取有效行動,共同構筑抵御蚊媒疾病的堅固防線,守護個人、家庭和社區的健康安寧。
數據支撐來源:
1. 世界衛生組織 (WHO): 《世界瘧疾報告 2023》
2. 世界衛生組織 (WHO): 登革熱與重癥登革熱實況報道
3.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hina CDC): 官方網站科普信息、歷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4.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科學防蚊、(清除孳生地)、生物防治
來源: 科普醫衛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