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成都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開幕。運動無限,氣象萬千,夜幕之下的“天府之檐”燈光璀璨、碧水環繞,錦繡蓉城以澎湃姿態活力綻放。

▲成都世運會開幕式上的“天府之檐”數字屋頂。圖源:新華社

昨夜的“天府之檐”燈火燦爛,當最后一道霞光隱入天際,世界各地的運動員踏上“蓉耀之路”,“天府大屋檐”超長屏漸次點亮,AI生成的笑臉如星河般流淌。兩側斗屏躍出裸眼3D的運動軌跡,火炬塔在水中點燃——成都世運會,以“科技感”拉開帷幕。

從開幕式上流淌的“黑科技”光影到賽事期間穿梭的智能身影,創新的基因已融入成都的每個細胞。

▲成都世運會開幕式現場

自然為幕 科技作畫

蜀韻的創新表達

開幕式上,超400米長、15:1極限寬屏比的“天府之檐”,被賦予了新的敘事。這塊巨大的“畫布”,也成為技術創新的天然考場。

“常規的‘方形敘事’在這里失效了。”成都世運會開閉幕式視效總設計王之綱坦言,團隊最終選擇了“長軸敘事”。當主題曲的旋律響起,跳動的五線譜音符如同精靈般沿著屋檐的脈絡流淌、蔓延,形成一條動態的音符長河。“這象征著運動的韻律與城市的精神在長軸上奔涌不息。”王之綱解釋道。

更大的挑戰來自場地本身。選擇露天場地,意味著失去了體育館固有的聲光電載體。開閉幕式總制作人王銳祥將突破口鎖定在現場搭建的兩塊巨型斗屏上,“這是因地制宜的關鍵創新。”

▲成都世運會開幕式現場

王銳祥介紹,斗屏集返送畫面、主視覺呈現、觀眾席面光、運動員官方拍攝等功能于一身,成為露天場地的視覺中樞,讓任何角落的觀眾都能沉浸于裸眼3D的視覺奇觀之中。

王之綱則賦予更詩意的解讀:“它們雖非舞臺中心,卻是‘視覺想象力的延伸器’。”經過精密調試,世運會LOGO等元素仿佛從屏幕中破壁而出,與現場演員的舞步完美呼應,構建出虛實交融的沉浸世界。

▲成都世運會開幕式現場。圖源:新華社

科技的溫度,尤為動人。當各國運動員魚貫入場時,大屋檐上綻放的“笑臉星河”,由AI技術實時生成。“這不是預設的圖案,它代表著全人類大家庭的笑意,傳遞著成都最真誠的熱情。”王之綱說。

更令人會心一笑的是巴蜀文物的“活化”——人工智能技術讓沉睡千年的說唱俑“活”了過來,隨著現場說唱音樂的節奏,在屏幕上滑稽靈動地舞動。“我們不是在嚴肅地展示文物,而是讓古老的快樂精神穿越時空,與如今成都的活力共鳴。”這,也成為成都包容、樂觀城市精神的絕妙現代表達。

技術突破的深度,還藏在一個“看不見”的創舉里。“我們首次在大型體育盛會上,將直播信號與裸眼3D效果進行了無縫融合。”王之綱強調。這意味著,當電視觀眾看到運動員入場或致辭的常規特寫畫面時,承載這些畫面的斗屏本身,正同步上演著裸眼3D的視覺魔術。虛實界限在觀眾眼前徹底消融,如《繽紛之約》節目中,演員特寫瞬間“融入”3D光影,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

點亮昨夜視覺盛宴的“天府大屋檐”和兩塊核心斗屏,均來自成都本土企業。其中,“天府大屋檐”正是由成都科技領軍企業京東方(BOE)的顯示技術作為支撐。

水火相映 史無前例

點火手踏水而行點燃湖中主火炬

開幕式上,在成千上萬名運動員和觀眾的注視中,備受關注的點火儀式開啟。本屆世運會點火儀式獨具匠心,采用了史無前例的方式點燃主火炬,開創世運會歷史。

一平如鏡的湖水之上,點火手、中國滑水隊隊員徐露、阿盧曉波在摩托艇的帶領下,踏水前行。兩艘摩托艇如離弦之箭,驟然切開水面,船頭激起的浪花也如雪花般向兩側飛濺。

▲開幕式現場拍攝的主火炬點燃儀式

隨著儀式的進行,摩托艇如同奔馳的駿馬,在湖面奔騰跳躍。在即將點火的那一刻,兩位運動員相向而行,彼此交錯的一瞬間,水中的點火裝置啟動,熊熊火焰立刻從湖水中升騰而起,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點火瞬間,象征歡樂與希望的光芒在夜空中升騰,整個過程沒有使用大型升降裝置或機械結構,而是通過科技手段,用燈光營造、氛圍渲染與情感調動,呈現出極致簡約卻充滿力量的儀式之美。火炬設置于湖面之上,科技裝置讓湖水噴泉升騰形成火炬塔,水火交融的震撼畫面令人振奮,成為開幕式上最動人的視覺記憶之一。

▲開幕式現場拍攝的主火炬。圖源:新華社

此次成都世運會不僅點燃了世運會歷史上第一支主火炬,也創造了多項“第一次”:首次在城市中心完成火炬傳遞,首次啟用賽事流媒體直播平臺向全球同步轉播,也是迄今為止最具可持續性的一屆世運會——27個現有及改造場館的啟用,為辦賽樹立了新標桿。

▲開幕式現場拍攝的主火炬。圖源:新華社

“相比之前大運會約30%的四川制造份額,這次世運會可以說70%的呈現都由來自成都、四川的藝術家和廠家共同完成。”王銳祥用這個關鍵數據,點出了本土貢獻的巨大飛躍,“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實力,我們基本無需再依賴國外技術支持。”

來源: 成都科技、紅星新聞、成都日報錦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