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感覺:明明才跑步十分鐘,卻像過了半個小時;而打游戲、刷手機時,一個小時轉瞬即逝?我們常說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可是在運動時,時間似乎故意拖慢了腳步,哪怕只是短短幾分鐘的平板支撐,也顯得格外漫長而煎熬。

這種體驗并不罕見。跑步機上的十分鐘、健身房里的一組深蹲,常常讓人頻繁回頭看鐘,懷疑時間是否靜止了。事實上,這種時間感知被拉長的現象,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并被實驗證明是真實存在的心理現象。

我們感受到的時間,并不總是鐘表上精準的數字,而更像是一種大腦的主觀看法。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在運動時產生了時間流逝變慢的錯覺?這是注意力集中導致的心理效應?還是生理反應引發的神經機制?又或者,是一種源于動機的本能反應?

運動時會產生時間流逝變慢的錯覺(圖片來源:作者使用AI生成)

時間是一種感覺

我們日常所說的時間,通常指的是鐘表指針的走動、日歷上的日期變換,這屬于物理意義上的客觀時間。而我們在不同情境下感受到時間快慢的變化,其實屬于主觀時間感知,這是由大腦感知與心理狀態共同決定的心理時間。

關于這一點,愛因斯坦在1938年接受《紐約時報》記者采訪時的回答,“當你和一個漂亮的姑娘坐在一起一個小時,感覺像一分鐘;而如果你坐在一個熱爐子上哪怕一分鐘,卻會覺得比一個小時還漫長?!边@句話雖是幽默調侃,但恰恰道出了時間感知的本質——它會隨著環境、情緒、注意力和身體狀態發生顯著變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主觀時間感知并不是大腦中某一個計時器獨立運作的結果,而是多個神經系統協同處理的產物。例如,大腦皮層、基底節、小腦等區域共同參與了時間感知的調節工作;而大腦對外部刺激的注意力、內在動機水平以及情緒狀態都會影響我們感到時間流逝的速度。

專注可能會使我們忘記時間(圖片來源:作者使用AI生成)

這意味著,當我們全神貫注于某件事情時,可能會忘記時間,讓時間飛逝而過;而當我們身處不適或緊張狀態時,大腦會更頻繁地評估、記錄感官信息,從而讓單位時間內充滿更多事件,這種密集的信息處理會讓我們主觀上感覺時間變慢。這種心理機制正是科學家關注運動中時間錯覺的基礎。

運動如何改變時間感知

2024年,一項由英國與荷蘭學者合作完成的研究發表在《Brain and Behavior》期刊上,首次以標準化方式證實了一個結論,在運動過程中,人對時間的感知確實會發生系統性扭曲,表現為時間被拉長。

研究中,33位身體活躍但非專業的受試者被安排參與三次4公里的自行車騎行實驗。在每一次實驗中,參與者分別處于三種不同情境:獨自騎行、與虛擬同伴騎行、或與虛擬對手進行競速。在實驗開始前、進行過程中以及結束后,研究人員要求他們估算30秒的時間長度——當他們主觀覺得30秒已過去時,就大聲說出停,而實驗者使用秒表記錄實際過去的時間。

結果令人震驚,在運動過程中,大多數人提前喊出了30秒,平均值為28秒左右;也就是說,他們主觀上感知到的30秒,其實在客觀上還未到達。相比之下,在靜息前后的測試中,參與者往往會滯后估計時間,主觀上認為時間比實際走得快。

運動可放慢了人對時間流逝的主觀感知(圖片來源:作者使用AI生成)

換句話說,運動顯著地放慢了人對時間流逝的主觀感知。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這種效應在三種實驗情境下都存在,無論是否有競爭壓力或同伴陪伴,時間感的減慢都沒有被顯著緩解。

這項研究表明,并不是外部刺激如對手、比賽節奏決定時間感的變化,而是運動本身觸發的大腦狀態改變了我們如何感受時間的機制。

在運動過程中,大腦必須處理更多來自身體的不適信號,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疲勞等。這些感官信息的持續輸入,使我們對當下的每一刻都更加敏感,導致每個現在都被拉長,每一秒鐘都塞進了更多的感受,從而讓人覺得時間變得更長、更慢。

這就像一場主觀的信息擁擠,當你一邊喘著粗氣、一邊忍受肌肉酸痛,又不得不努力堅持時,大腦已經在短時間內處理了大量信息,結果就是你感覺已經跑了十分鐘,而實際上可能只過去了三分鐘。

背后的科學機制:注意力,還是動機?

運動為什么讓人感覺時間變慢?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強調注意力機制,另一種聚焦動機因素。

首先,從注意力角度來看,運動會促使大腦進入一種高度關注當下身體狀態的關聯狀態。此時,大腦需處理更多感官輸入,如呼吸、心跳、肌肉酸痛等,使單位時間內的信息密度上升,從而讓人感覺這一分鐘特別漫長。這與人在遭遇意外時常感到時間變慢的現象類似,都是因感知系統進入了高喚醒狀態。

另一種解釋來自動機理論。當人處于想逃離的回避動機中,例如面對高強度運動,大腦更容易感知時間的緩慢流逝。而在打游戲、約會等令人愉悅的事時,時間則往往飛逝。換言之,我們對活動的情感態度也會重塑時間感。

總結

當我們在跑步機上咬牙堅持、在自行車上奮力前行時,大腦正悄悄改變著對時間的感知。研究表明,運動中的高度覺醒狀態與潛在的回避動機,會讓我們主觀上感覺時間“變慢”。這不僅是心理現象,更是神經系統對身體負荷的真實回應。理解這類時間錯覺,有助于我們更科學地管理運動預期、設計訓練策略,甚至提升運動的堅持度與體驗感。

參考文獻:

[1] Edwards, Andrew Mark, et al. "The perception of time is slowed in response to exercise, an effect not further compounded by competitors: behavioral implications for exercise and health." Brain and behavior 14.4 (2024): e3471.

[2] Behm, David G., and Tori B. Carter. "Effect of exercise-related factors on the perception of time."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11 (2020): 770.

[3] Block, Richard A., and Ronald P. Gruber. "Time perception, attention, and memory: a selective review." Acta psychologica 149 (2014): 129-133.

[4] Block, Richard A., and Ronald P. Gruber. "Time perception, attention, and memory: a selective review." Acta psychologica 149 (2014): 129-133.

[5] Gable, Philip A., and Bryan D. Poole. "Time flies when you’re having approach-motivated fun: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intensity on time percep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8 (2012): 879-886.

[6] Eagleman, David M., et al. "Time and the brain: how subjective time relates to neural tim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5.45 (2005): 10369-10371.

作者丨Denovo科普團隊(楊超 博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會會員)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心理學會會員

來源: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