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生吃茄子可以刮腸道油脂,能減肥!”
網上有人說茄子是天然的吸油神器,生吃能刮腸道油脂!還有人說每天生吃一根茄子,一個月瘦 10 斤!
流言分析:這是一種常見誤區。
茄子在烹飪過程中確實容易吸油,這主要源于其獨特的細胞結構。但這種“吸油”僅發生在烹飪過程,并不代表直接生吃茄子也能重復同樣的操作。而且從營養學角度看,生吃并不優于熟吃,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在眾多打著“天然減肥”旗號的食物里,茄子是一個經常被“過度美化”的角色。許多人被茄子在烹飪時容易吸油的特性所"啟發",認為生吃茄子也能在人體內發揮同樣的"吸油"作用,從而達到減肥效果。
聽起來,這似乎是一種經濟實用、不用節食、不用運動的神奇減肥方法,甚至有博主自稱靠“空腹啃茄子”在兩周內瘦了五公斤。
然后,從烹飪現象直接推斷人體生理作用,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就存在根本性錯誤。我們需要用科學的眼光來審視這一流行說法。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茄子吸油嗎?
茄子在烹飪過程中確實容易吸油,這主要源于其獨特的細胞結構。
首先是茄子的多孔性結構,茄子含有大量海綿狀的薄壁細胞組織,而且新鮮茄子含水量高達 93%,當茄子遇到熱油時,細胞壁破裂,細胞內的水分迅速汽化逸出,在細胞內部形成負壓,油脂便被"吸入"這些空隙中。
正因如此,許多茄子菜一旦放油不控量,分分鐘能吃出“油煎脂肪塊”的口感。但這種“吸油”僅發生在烹飪過程,并不代表它在體內也能重復同樣的操作。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人體的消化系統封閉且高度復雜,進入胃腸道的食物,首先被唾液、胃液、胰液和膽汁等消化液作用,逐步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在這個過程中,茄子早就失去了“完整海綿”狀態,不存在對脂肪進行物理吸附的可能性。
實際上,脂肪的代謝調控涉及胰島素、瘦素、神經激素等多個環節,沒有哪種食物能直接從體內“吸走脂肪”。
即使假設茄子的部分組織在胃腸中保留結構完整,也無法復制高溫吸油的烹飪條件,生茄子的細胞壁完整,細胞間隙被水分充滿,根本不具備吸油的物理條件。
生吃茄子健康嗎?
茄子屬于茄科植物,天然含有一種叫“茄堿”(又稱龍葵素)的生物堿。這種成分本質上是一種植物毒素,雖然熟食時含量大幅下降,但若生吃、特別是連續大量生吃,可能引發中毒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腹瀉等癥狀。茄堿在老茄子、苦味重的茄子中含量更高,對兒童、腸胃敏感者、孕婦等人群尤其不友好。
一般新鮮茄子中茄堿含量在 10mg/100g 以下,低于中毒閾值,但長期大量生吃仍有風險。
除了茄堿問題,生吃茄子的口感和吸收效率也并不美好。未經烹飪的茄子質地硬、口感澀,纖維難以消化,容易引起胃部脹氣或便秘。而茄子中被認為有一定保健作用的花青素類抗氧化物質,在生吃狀態下的生物利用率也較低。適度加熱反而有助于這些成分的釋放和吸收,但不同加熱方式和溫度對其含量有影響,仍需注意時間和溫度控制。
因此,從營養學角度看,生吃并不優于熟吃,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想吃茄子減肥?可以這么吃
想生吃茄子減肥不可取,但這并不意味著茄子就毫無營養價值,用正確的方法吃茄子,確實有助于我們減肥。
在所有蔬菜中,茄子屬于熱量極低的一類,每 100 克僅含約 20 千卡,幾乎不會對日常總熱量攝入造成明顯負擔。同時,茄子富含水分、膳食纖維和少量的維生素 C、鉀、錳等微量元素,適量攝入對維持腸道健康和增強飽腹感都有一定幫助。如果能采取清蒸、焯水、涼拌等低油方式烹調,確實可以作為減肥飲食中的健康蔬菜之一。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減肥從來不靠某一種“神奇食物”,而是靠總熱量攝入與消耗的長期平衡。一個人是否能減脂,取決于其平均每天攝入的能量是否小于消耗的能量。吃了茄子再大口吃燒烤,躺著打游戲不動,指望茄子吸油減脂,是不現實的。
這些躺瘦的方法,其實只是滿足人們“少吃苦也能瘦”的幻想,從科學層面來看毫無意義,盲目遵從還可能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
如果你真的想減肥,不如認真管住嘴、邁開腿。多吃低油低鹽的蔬菜,減少精制糖和高脂食品攝入,配合適度運動和規律作息,才是長期有效且不傷身的減脂之道。
照“謠”鏡
這類謠言通常具有夸大食物功能、偷換概念的特點,混淆物理吸附與生物代謝原理,同時利用減肥焦慮傳播謠言。
面對此類謠言,需要警惕“XX特效”的絕對化宣傳,并且要理性看待食物功效。
策劃制作
作者丨施南平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委員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